风寒外袭证
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
风寒外袭证,中医病证名。指风寒外袭,壅塞于肺,邪闭喉窍,阻滞脉络,气机不畅所致的病证。临床表现为声音不扬,甚则嘶哑,或兼有咽喉微痛,吞咽不利,咽喉痒。全身症见咳嗽不爽,鼻塞流涕,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常见于伤风鼻塞、急喉痹、急性失喑、瘙痒症等疾病中。
就诊科室
呼吸内科、中医科
相关疾病
伤风鼻塞、急喉痹、急性失喑、瘙痒症
症状详情
常见病
1、伤风鼻塞
症见鼻塞遇寒加重,鼻涕清稀、量多,伴恶寒,发热,头痛,身痛,鼻黏膜轻度充血,但肿胀较甚,舌苔薄白,脉浮紧。方用通窍汤加减。
2、急喉痹
症见咽痛,口不渴,恶寒,不发热或微发热,咽黏膜水肿,不充血或轻度充血,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方用荆防败毒散。
3、急性失喑
症见卒然声音不扬,甚则嘶哑,或兼有咽喉微痛,吞咽不利,咽喉痒。全身症见咳嗽不爽,鼻塞流涕,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
4、瘙痒症
症见瘙痒多发于寒冷的冬季,常发于胫前部位,皮肤干燥,覆以细薄鳞屑,遇冷风可诱发或加重,恶风寒。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治宜疏风散寒止痒,方用麻黄桂枝各半汤加减。
病因
病因
多因风寒外袭,壅塞于肺,邪闭喉窍,阻滞脉络,气机不畅所致。
表现
临床表现
声音不扬,甚则嘶哑,或兼有咽喉微痛,吞咽不利,咽喉痒。全身症见咳嗽不爽,鼻塞流涕,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
症情分析
风寒袭表,肺气不宣,邪滞咽喉,咽部黏膜微肿,色淡或微红,风寒袭表,卫气被遏,故恶寒发热;肺窍不利,则鼻流清涕;风寒上扰清窍,则头痛;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均为风寒袭表之征。
治疗
治法
疏风散寒,宣肺利咽
方药
六叶汤加减。
常用中药
苏叶、荷叶、橘叶、枇杷叶、竹叶、桑叶等。
针灸治疗
取穴风池、哑门、水突、人迎、扶突、肩井、肺俞、肝俞、脾俞、肾俞、曲池、尺泽、列缺、合谷、足三里、阿是穴。
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