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郁热证
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
风湿郁热证,中医病证名。是指风湿之邪郁久而化热,以肢体酸胀困重、关节肿痛、活动不利,或皮肤瘙痒、发热口渴、舌红苔黄白而干等为常见症的证候。常见于隐疹、痹病、水肿、头痛、乳头湿疹等疾病中。
英文名称
syndrome of heat transformed from wind-dampness
其它名称
风湿化热证、风湿热郁证、风湿化火证
发病部位
关节,皮肤
就诊科室
肾内科、皮肤科、中医科
相关疾病
隐疹、痹病、水肿、头痛、乳头湿疹
症状详情
常见病
1、隐疹
症见周身散发水疱或大疱,掀起红块,晚上痒重,苔黄滑相兼。治以祛风除湿兼以清热,方用消风散(《医宗金鉴》)。
2、痹病
本证候见于虽外感风湿,但已有化燥之势,因此治宜清化其湿,《金匮要略·痉湿喝病脉证治》所载:“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甚者转为湿热内蕴证,见肌肉关节红肿热痛,沉重,口渴不欲饮,烦闷不安,小溲黄赤,大便粘腻不爽,舌苔黄厚腻,脉濡数,病机为外感风湿,湿邪阻于脉络,久而化热,治宜清热利湿通络,方用蠲痹汤(《湿热病篇》)。
3、头痛
症见头痛沉重如裹,天阴较甚,身热不扬或身无热,胸闷呕恶,口重粘腻,四肢酸困,小便不利,大便或溏或正常,苔白腻,脉浮滑,或濡滑。治宜祛风除湿清热,方用清空膏(《兰室秘藏》)。
4、水肿
症见身重肿,目窠下肿,皮肤光泽,不恶寒,或汗出恶风,胸闷,咳逆尿少,小便自白,舌苔黄水润,脉濡或沉。治宜化湿消肿,清热解毒,方用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伤寒论》)。
5、乳头湿疹
症见乳头瘙痒,糜烂渗液较多,或为丘疹、水疱,身热口干,便溏溲赤,舌边尖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利湿、疏风止痒,方用萆薢渗湿汤合消风散加减。
病因
病因
本证多因风湿之邪郁久而化热所致。
表现
临床表现
肢体酸胀困重、关节肿痛、活动不利,或皮肤瘙痒、发热口渴、舌红苔黄白而干等。
症情分析
湿性重浊,则肢体酸胀困重、关节肿痛、活动不利;风郁皮肤,风盛则痒,热盛灼阴,则皮肤瘙痒、发热口渴;舌红苔黄白而干为湿热之象。
治疗
治法
清热除湿,祛风通络
方药
白虎加桂枝汤加减。
常用中药
石膏(先煎)、忍冬藤、知母、黄柏、苍术、牛膝、桑枝、地龙、生地黄、桂枝、栀子、乳香、甘草。
转归预后
本证在体内转归有一,是风邪祛除,而见到关节红肿热痛,舌苔黄厚腻,脘腹痞闷,大便粘腻不爽,从而转为单纯湿热证。
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