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

风湿热盛证,中医病证名。是指多因禀性不耐,风热之邪入侵,湿热之邪蕴伏,郁于腠理而发所致的病证。临床表现为皮损潮红,水疱糜烂,渗液,剧烈瘙痒,风盛者皮损好发于人体上半部,渗液较少,或泛发全身;热盛者皮损红赤或发脓疮;湿盛者水疱累累,渗液多,胸闷纳呆等。常见于沙眼、多形红斑、湿毒疮等疾病中。

发病部位

皮肤,眼等

就诊科室

眼科、皮肤科、中医科

相关疾病

沙眼、多形红斑、湿毒疮

症状详情

常见病

1、沙眼

症见眼涩痒痛,眵泪胶黏,睑结膜充血,颗粒较多,状如花椒,睑结膜血管行径模糊不清,病情缠绵不愈;舌红苔黄腻,脉数。治宜疏风清热祛湿,方用除风清脾饮(《审视瑶函》)加减。

2、多行红斑

症见无明显季节性,面颈部及手足部均可发生,红斑黄豆至蚕豆大,掀红肿胀,边缘不齐,多有水疱,偶见紫斑,身热起伏,口干咽痛,关节酸痛,腰软泛力,溲赤便秘,舌红苔腻,脉象滑数。治宜清热利湿,疏风止痒,方用导赤散化裁。

3、湿毒疮

症见多见于湿疹的急性期。由于风湿热三者程度不同,症状也有差异。风胜者以粟状丘疹为主,瘙痒、渗液较少,常泛发于全身,热胜者,以皮疹红赤焮热为主,或化脓肿全身发热;湿胜者,水疱累累,糜烂渗液,浸淫成片,全身可有食少,便溏等证。治宜祛风清热除湿,方用消风散加减。

病因

病因

本证多因禀性不耐,风热之邪入侵,湿热之邪蕴伏,郁于腠理而发所致。

表现

临床表现

皮损潮红,水疱糜烂,渗液,剧烈瘙痒,风盛者皮损好发于人体上半部,渗液较少,或泛发全身;热盛者皮损红赤或发脓疮;湿盛者水疱累累,渗液多,胸闷纳呆等。

症情分析

风湿邪气郁于皮肤,郁而生热,风盛则痒,则皮损潮红,水疱糜烂,渗液,剧烈瘙痒,风盛者皮损好发于人体上半部,渗液较少;湿气困脾,则胸闷纳呆。

治疗

治法

祛风清热除湿

方药

消风散加减。

常用中药

当归、生地、防风、蝉蜕、知母、苦参、胡麻、荆芥、苍术、牛蒡子、石膏、甘草、木通。

针灸治疗

主穴取大椎、曲池、足三里、三阴交、风市。配穴取阴陵泉、合谷、中脘、大敦、中极、蠡沟。多用泻法。

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