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

风热上扰证,中医病证名。指风热之邪上攻头目清窍而出现的以发热、恶寒、头痛、头晕、咳嗽等为主症的证候。常见于头痛、耳鸣、耳聋、失音、鼻渊、牙痛等疾病中。

英文名称

wind-heat disturbing upward

发病部位

头目

就诊科室

耳鼻喉科、中医科

相关疾病

头痛、耳鸣、耳聋、失音、鼻渊、牙痛

症状详情

常见病

1、头痛

症见头热胀痛如裂,起病急,发热重恶寒轻,面赤,口渴,咽痛,咳嗽,鼻流浊涕,尿黄,便秘,舌质红,舌苔薄黄,脉浮数。治宜疏风清热,利窍止痛,方用桑菊饮(《温病条辨》)加蔓荆子。

2、耳鸣、耳聋

症见耳呜、耳聋,伴有发热恶寒,或不恶寒,头痛,鼻塞,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治宜疏风清热,佐以开窍,方用银翘散(《温病条辨》)加减。

3、失音

症见发热恶寒,口干渴,突发暴暗或声音嘶哑,或不扬,伴咽痛,头痛,咳嗽,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治宜疏解风热,宣肺清音,方用桑菊饮(《温病条辨》)加蝉衣、牛蒡子。

4、鼻渊

症见鼻流浊涕或黄脓涕,腥臭气秽,粘稠不易擤出,鼻塞不通,嗅觉不灵,头痛,头晕脑胀,或伴有发热重恶寒轻等全身症状,舌质红,苔黄,脉浮数。治宜散风清热解毒,宣肺通窍,方用银翘辛夷汤。

5、牙痛

症见齿龈红肿疼痛,发热或寒热交作,继之齿龈糜烂,常易出血,或便秘恶心呕吐,舌红,苔黄,脉浮数。治宜疏风清热,泻火解毒,方用银翘散(《温病条辨》)加生石膏、防风。

病因

病因

本证病因为风热病邪,故好发于春季,素体禀赋不足,或起居不慎,劳倦过度等致 使卫外不固,易致风热之邪侵袭。

表现

临床表现

发热重,恶寒较轻,头痛头晕,咽痛,口渴,咳嗽,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症情分析

风热之邪外袭,上扰头面清窍,热为阳邪,其性属火,故头痛而胀,甚则如裂,面红目赤。风热上犯,咽喉不利,则咽喉红肿疼痛。热邪耗伤滓液,则口渴喜冷饮。风热浸袭,鼻窍不利,津液为风热之邪所熏,则见鼻塞不通,涕流黄浊。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均为风热邪犯之象。

治疗

治法

散风清热

方药

桑菊饮。

常用中药

桑叶、菊花、桔梗、连翘、杏仁、甘草、薄荷、芦根、知母、石膏。

转归预后

本病初起,病变在肺卫,若肺卫之邪热不解,病邪入里,传人气分,病位主要在肺、胃、大肠。热壅于肺者,可炼液成痰,症见喘息,咳嗽,咯痰黄粘,身热,口渴。舌红苔黄腻;热在阳明胃肠者,可出现阳明热盛证,表现为壮热,面赤心烦,汗多,渴喜冷饮,苔黄而燥,脉浮洪或滑数;或阳明热结证,表现为日晡潮热,时有谵语,大便秘结或纯利恶臭稀水,腹部胀满硬痛,苔黄而燥,脉沉有力。如肺卫邪气传人心包,则出现痰热内闭心包的病证,表现为神昏谵语,或昏愦不语,舌謇肢厥等。本病后期,多呈肺胃阴伤之证,为邪热耗伤肺胃阴液所致,表现为低热,口干燥而渴,干咳或稍有粘痰,舌红少苔,脉细数。

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