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壅阻证
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
湿热壅阻证,中医病证名。是指湿热蕴积,蓄积肠胃,气机壅阻所致的病证。临床表现为身热口渴、头身沉重胀痛,胸闷腹胀,脘痞呕恶,便溏不爽,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常见于精浊、委中毒、粟疮等疾病中。
就诊科室
皮肤科、中医科
相关疾病
精浊、委中毒、粟疮
症状详情
常见病
1、精浊
症见小便频急而痛,尿后滴沥,尿道灼热,白浊,阴囊潮湿;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治宜清热利湿、行气活血,方用程氏萆薜分清饮加减。
2、委中毒
症见肿痛加剧,努次赤红热,小腿屈伸困难;伴身热恶寒,口干苦,不欲饮水,纳少;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利湿,消肿散结,方用萆薢渗湿汤加减。
3、粟疮
症见睑内红赤磨痛,羞明流泪,眵多粘稠,睑内红赤,颗粒丛生,色黄而软,大小均匀,排列整齐,白睛红赤;可伴腹胀纳差,便溏不爽;舌黄腻,脉濡数。方用清热利湿,方用甘露消毒丹。
病因
病因
多因外感湿热火毒,或过食肥甘醇酒,滋生湿热,或七情六欲,化热生火,以致湿热蕴积,蓄积肠胃,气机壅阻所致。
表现
临床表现
身热口渴、头身沉重胀痛,胸闷腹胀,脘痞呕恶,便溏不爽,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症情分析
热为湿遏故身热不扬,湿遏清阳而头胀或重,湿阻经脉而身痛身重。湿热内蕴,津不上承故渴而不多饮;湿热阻滞,气机不畅故脘腹胀闷。若湿热下迫肠道,湿性粘滞故便溏不爽。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湿热内盛之象。
治疗
治法
清热化湿行滞
方药
达原饮。
常用中药
槟榔、厚朴、草果仁、知母、芍药、黄芩、甘草。
针灸治疗
常用穴位有腰阳关、气海、关元、中极、肾俞、命门、志室、三阴交、足三里。以上穴位分组交替使用,隔1-2天一次,多采用中弱刺激、平补平泻手法,并可配合艾条灸法。
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