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

湿热蕴肠证,中医病证名。指多因湿热蕴肠,灼伤肠络,迫血妄行所致的病证。临床表现为大便下血,反复发作,血色紫暗或如赤豆汁,或先血后便,大便不畅,口苦口渴,胸膈胀闷,腹胀不适,纳差口臭等。常见于便血等疾病中。

发病部位

就诊科室

肛肠外科、中医科

相关疾病

便血

症状详情

常见病

便血。

病因

病因

多因胃中积热,肝胃郁热,湿热蕴肠,灼伤肠络,迫血妄行所致。

表现

临床表现

大便下血,反复发作,血色紫暗或如赤豆汁,或先血后便,大便不畅,口苦口渴,胸膈胀闷,腹胀不适,纳差口臭。

症情分析

胃中积热,湿热蕴肠,灼伤肠络,迫血妄行,则大便下血,反复发作,血色紫暗或如赤豆汁,或先血后便,大便不畅;热盛伤阴,湿气困脾,脾失健运,则口苦口渴,胸膈胀闷,腹胀不适,纳差口臭。

治疗

治法

清热利湿

方药

葛根芩连汤。

常用中药

葛根、黄芩、黄连、甘草。

针灸治疗

一般可取中脘、天枢、足三里、上巨虚等体穴指掐或平补平泻针刺,或更配用大肠、小肠、胃、脾、神门等耳穴埋针针刺,待缓其病势后,再审因施治。

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