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证
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
热证,中医病证名。指多因感受热邪,或脏腑阳气亢盛,或阴虚阳亢,导致机体功能活动亢进而表现,具有“温、热”等症状特点的证。临床表现为发热,恶热喜冷,口渴欲饮,面赤,烦躁不宁,痰涕黄稠,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苔黄燥,脉数等。由于阳盛或阴虚都可表现为热证,故热证有实热证、虚热证之分。虚热证常见于肺痨、消渴、腰痛、遗精、内伤发热等疾病中。实热证可见于常见于风痧、水痘、急性肾衰、鼻出血等疾病中。
英文名称
heat syndrome
就诊科室
感染性疾病科、内分泌科、传染科
相关疾病
肺痨、消渴、腰痛、遗精、内伤发热、风痧、水痘、急性肾衰、鼻出血
症状详情
常见病
1、肺痨
本证可见于肺痨之中多为虚热证,因先天禀赋不足,后天酒色不节,或大病久病失于调治,耗伤阴血津液,抗病力下降,而感染瘵虫,治宜滋阴润肺,方用月华丸。
2、水痘
本证可见于水痘之中多为实热证,症见壮热,口渴,烦躁不安,面红面赤痘大而露,根盘红晕较显著,疹色紫暗,疱浆浑浊,口、咽、眼亦出,疱疹溃破,大便干结,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糙而干。治宜清热凉血,解毒利湿,方用清胃解毒汤加减。
病因
病因
因外感火热阳邪,或过服辛辣温热之品,或寒湿郁而化热,或七情过激,五志化火等导致体内阳热过盛所致,病势急骤,形体壮实者,多为实热证;因内伤久病,阴液耗损而阳气偏亢者,多为虚热证;风热之邪袭于表者,多为表热证;热邪盛于脏腑,或困阴虚阳亢所致者,多为里热证。
表现
临床表现
发热,恶热喜冷,口渴欲饮,面赤,烦躁不宁,痰涕黄稠,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苔黄燥,脉数等。
症情分析
由于阳热偏盛,津液被耗,或因阴液亏虚而阳气偏亢,故见发热,恶热,面赤,烦躁不宁,舌红,苔黄,脉数等一派热象;热伤阴津,故见口渴欲饮,痰涕黄稠,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苔燥等症。
治疗
治法
清热泻火或滋阴清热
方药
黄连解毒汤或青蒿鳖甲汤。
常用中药
青蒿、鳖甲、知母、生地、丹皮、黄连、黄芩、黄柏、栀子。
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