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毒内蕴证
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
热毒内蕴证,中医病证名。是指多因湿热毒邪弥漫三焦所致病证。临床表现为发热或高热,重度黄疸,黄色鲜明,迅速加深,精神萎靡,头晕头沉,肢体困重,极度乏力,食欲大减或无,恶心呕吐,胁肋胀满疼痛,大便秘结或粘滞不爽,小便黄赤,腹部膨隆,或龟头、尿道、阴唇及宫颈潮红、糜烂、脓液腥臭,舌质红绛,苔黄或黄褐厚燥或焦黑起刺,脉洪大或滑数。常见于胆石症、生殖器疱疹等疾病中。
发病部位
肝胆,生殖器等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男科、中医科
相关疾病
胆石症、生殖器疱疹
症状详情
常见病
1、胆石症
症见寒战高热,右胁及脘腹疼痛拒按,身目黄染重,神昏谵语,呼吸急促,声音低微,表情淡漠,四肢厥冷,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绛红或紫,舌质干燥,苔腻或灰黑无苔,脉弦数或细数。治宜清热解毒,泻火通腑,方用大承气汤合茵陈蒿汤加减。
2、生殖器疱疹
症见龟头、尿道、阴唇及宫颈潮红、糜烂、脓液腥臭,伴高热,头痛,心烦口干,小便不利,舌质红绛、苔黄腻,脉弦数。治宜凉血清热解毒,方用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合犀角地黄汤加减。
病因
病因
多因湿热毒邪弥漫三焦所致。
表现
临床表现
发热或高热,重度黄疸,黄色鲜明,迅速加深,精神萎靡,头晕头沉,肢体困重,极度乏力,食欲大减或无,恶心呕吐,胁肋胀满疼痛,大便秘结或粘滞不爽,小便黄赤,腹部膨隆,或龟头、尿道、阴唇及宫颈潮红、糜烂、脓液腥臭,舌质红绛,苔黄或黄褐厚燥或焦黑起刺,脉洪大或滑数。
症情分析
热毒弥漫,阳盛则热,故发热或高热;热毒内蕴于肝,疏泄功能急剧失常,胆汁外溢,故黄疸深重;热毒内蕴,阳气郁而不得伸,故精神萎靡,极度乏力;热毒充斥三焦,故头聚沉重,胁肋胀满疼痛,食欲大减,恶心呕吐,腹部膨隆,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红降、苔黄厚或焦黑起刺,脉洪大或滑数,皆为热毒内蕴之象。
治疗
治法
清热解毒,除瘟退黄
方药
清瘟败毒饮。
常用中药
生石膏、知母、犀角、地黄、玄参、丹皮、赤芍、黄芩、黄连、栀子、连翘、竹叶、桔梗。
针灸治疗
体针取穴常选阳陵泉、丘墟、太冲、胆囊穴、日月、期门、胆俞、足三里等,采用平补平泻,每日1次。耳针常取胆(胰)、肝、三焦、脾、十二指肠、胃、肾、交感、神门、小肠、耳迷根等。
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