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

热毒酿脓证,中医病证名。是指多因肠胃有热、毒邪乘虚而内侵所致病证。临床表现为​壮热,乳房肿痛,皮肤掀红灼热,肿块变软,有应指感;或​颐颔之间肿块疼痛,张口困难,继则肿痛渐增等。常见于乳痈、发颐等疾病中。

英文名称

pattern of suppuration due to heat exuberance

就诊科室

小儿科、皮肤科、妇科

相关疾病

乳痈、发颐

症状详情

常见病

1、乳痈

症见壮热,乳房肿痛,皮肤掀红灼热,肿块变软,有应指感。治宜清热解毒,托里透脓,方用透脓散加减。

2、发颐

症见颐颔之间肿块疼痛,张口困难,继则肿痛渐增,并延及耳之前后,检查时可见口内颊粘膜上的腮腺开口处红肿,如压迫局部,可在第_=I臼齿相对的颊粘膜上腮腺开口处有粘稠分泌物溢出;伴恶寒发热,口渴,便秘尿赤;苔薄腻,脉弦数。治宜清热解毒,方用普济消毒饮加减。

病因

病因

多因肠胃有热、毒邪乘虚而内侵所致。

表现

临床表现

壮热,乳房肿痛,皮肤掀红灼热,肿块变软,有应指感;或颐颔之间肿块疼痛,张口困难,继则肿痛渐增等。

症情分析

热毒壅盛,肉腐血败成脓,故红肿热痛明显,压痛显著,有波动感;脓毒蕴结不解,热毒炽盛,损伤津液,故壮热不退,口渴喜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厚,脉洪数,均为邪热脓毒壅盛之征。

治疗

治法

清热解毒,托里透脓

方药

透脓散。

常用中药

当归、炒山甲、川芎、皂角刺、生黄芪等。

针灸治疗

主穴肩井、列缺、委中。配穴膈俞、血海。局部红肿热痛明显,加足三里。均用针刺泻法,留针15-30分钟。每隔5分钟加捻针1次。

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