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毒炽盛证
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
热毒炽盛证,中医病证名。是指温病热毒炽盛,燔灼营血而发斑的证候。临床表现为高热,头痛如劈,身如被杖,躁扰不安,神昏谵语,吐衄便血,斑疹密布,色紫黑而亮,舌质焦紫起刺。常见于风温、春温,暑温、温毒、温疫等疾病中。
就诊科室
感染性疾病科、中医科、传染科
相关疾病
风温、春温,暑温、温毒、温疫
症状详情
常见病
1、 风温
表现为热毒弥漫,证见身大热,口大渴,目赤唇肿,气粗烦躁,卧起不安,紫斑,齿板,甚则神昏谵语,下利,手足逆冷,脉伏。此为热毒内壅,充斥肆逆。上蒸见口渴唇肿,目赤;迫下则见下利;扰心则神昏谵语,烦躁不安;阻络则手足厥冷,脉伏,治宜清热透邪解毒,用升麻、黄芩、犀角、银花、豆卷、甘草(《外感温病篇》)之属。
2、暑温
因暑易乘心,则多见神志方面症状,证见灼热躁扰,神昏谵语,斑疹密布,色呈紫黑,甚则舌蹇肢厥,四肢抽搐,舌绛有大红点,苔焦,此为暑热毒盛,内陷心经,扰乱神明,治宜清心解毒,开窍醒神,方用神犀丹(《温热经纬》)合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加减。
3、温毒
烂喉癍痧中证见壮热烦躁,口渴引饮,咽喉红肿糜烂,甚则气道阻塞,肌肤密布痹痧,赤紫成片,舌绛而干,遍起芒刺状如杨梅,脉细数,此乃温毒之邪化燥化火,热炽气分,毒燔营血所致,治宜清气营,解毒救阴,方用凉血清气汤(《丁甘仁医案》)。
4、温毒、瘟疫
深入营分,热毒炽盛表现为身热夜甚,烦躁谵语,斑疹隐现,口干不欲饮,舌质红绛,脉细数,此为热毒入营,潘灼营血,营阴受损,心神被扰所致,治宜清营解毒,透热转气,方用清营汤(《温病条辨》)合黄连解毒汤加减。凡温病热毒深入血分,多见斑疹紫黑,吐,衄,便血或汗血,身体灼热,躁扰不安,舌质紫绛,此为热毒之邪,迫血妄行,灼伤血络,血溢脉外,治宜凉血散血,清热解毒,方用犀角地黄汤(《千金要方》)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病因
病因
外感热毒之邪或饮食不节。
表现
临床表现
高热,头痛如劈,身如被杖,躁扰不安,神昏谵语,吐衄便血,斑疹密布,色紫黑而亮,舌质焦紫起刺。
症情分析
热毒炽盛,燔灼营血,则见高热,肌肉酸楚,关节疼痛;邪毒内犯,深入营分,故见斑疹密布,色紫黑而亮;热扰心神,则烦躁不宁;火热伤阴,津液被耗,故小便短赤;肠热津亏,故大便干燥;红绛、苔黄燥、为热毒深入气营之象。
治疗
治法
清热解毒,凉血散血
方药
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常用中药
犀角(水牛角代替))、生地黄、芍药、牡丹皮、黄连、黄芩、黄柏、栀子。
转归预后
本证若发生于儿童,因气血未充,脏腑娇嫩,极易发生神昏,痉厥,火盛又易灼津为痰,当及时运用开窍化痰,平熄肝风之法。素有肠胃积热,则热毒易与积滞相搏,宜攻下逐邪。年高体弱者,真阴不足,水不济火,极易导致热毒鸱张之势,治疗当兼顾其阴。热毒炽盛证,若挟瘀血,则更见舌质紫暗,或有瘀斑,如狂发狂,腹硬满不可近等证,宜加凉血化瘀之品;若挟痰火,则易见气促不利,神迷不清,胸脘烦满等宜加清化痰热之品。热毒炽盛证,四季温病均可出现。若正气充足,虽症状严重,治之及时得当,尚可获愈;若正气虚衰,正不胜邪,斑疹黑而晦暗,预后则多不良。
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