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虚毒结证
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
正虚毒结证,中医病证名。是指正气虚弱,毒邪蕴结所表现出来的一类病证。根据病变脏腑相同,其证候类型及临床表现比较简单。常见于有头疽、粉刺性乳痈、乳岩等疾病中。
就诊科室
皮肤科、肿瘤科、中医科
相关疾病
有头疽、粉刺性乳痈、乳岩
症状详情
常见病
1、有头疽
临床表现为多见于年迈体虚、气血不足患者。肿势平塌,跟脚散漫,皮色灰暗不泽,化脓迟缓,腐肉难脱,脓液稀少,色带灰绿,闷肿胀痛,容易形成空腔;伴高热,或身热不扬,小便频数,口渴喜热饮,精神萎靡,面色少华;舌质淡红,苔白或微黄,脉数无力。治宜扶正托毒。方用八珍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
2、粉刺性乳痈
临床表现为脓肿自溃或切开后久不收口,脓水淋漓,形成乳漏,时愈时发,局部有僵硬肿块;舌质淡红或红,舌苔薄黄,脉弦。治宜扶正托毒。方用托里消毒散加减。
3、乳岩
临床表现为乳房肿块扩大,溃后愈坚,渗流血水,不痛或剧痛;精神萎靡,面色晦暗或苍白,饮食少进,心悸失眠;舌紫或有瘀斑,苔黄,脉弱无力。治宜调补气血,清热解毒。方用八珍汤加减。
病因
病因
本证由正气虚弱,外感邪毒所致。
表现
临床表现
肿势平塌,跟脚散漫,化脓迟缓,舌质淡红,苔白,或黄,脉数无力。
症情分析
气血虚弱,气虚无力托毒,毒邪留滞,故疮形平塌;血虚无以化脓,故腐肉难脱;热毒留滞不解,故仍畏寒、发热、口渴喜饮;气血亏虚,机体失养,故精神萎靡,面色少华;舌淡红、苔白、脉数无力为气虚之象。
治疗
治法
补气解毒
方药
透脓散。
常用中药
黄芪、穿山甲、川芎、当归、皂角刺等。
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