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焦湿热证
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
中焦湿热证,中医病证名。是指湿热传入中焦脾胃,多见于湿热为患的中期阶段,以身热不扬,午后热甚,脱腹痞胀,呕恶不食,渴不多饮,尿黄便溏等为常见症的证候。它涉及消化、肿瘤、泌尿等多个系统的多种疾病,而消化系统疾病更为常见,如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胃炎、慢性乙肝、肝硬化、脂肪肝、胆石症、胆囊息肉等。
英文名称
syndrome of dampness-heat in middle jiao
发病部位
脾胃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中医科、传染科
相关疾病
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胃炎、慢性乙肝、肝硬化、脂肪肝、胆石症、胆囊息肉
症状详情
常见病
本证涉及消化、肿瘤、泌尿等多个系统的多种疾病,而消化系统疾病更为常见,如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胃炎、慢性乙肝、肝硬化、脂肪肝、胆石症、胆囊息肉等。
病因
病因
为湿热传入中焦脾胃所致,多见于湿热为患的中期阶段。
表现
临床表现
身热不扬,午后热甚,脱腹痞胀,呕恶不食,渴不多饮,尿黄便溏。
症情分析
湿热蕴结中焦,纳运失司,升降失常,故脘腹痞胀,呕恶不食,湿遏热伏,郁蒸于内,故身热不扬,口渴不多饮,小便色黄;湿又为阴邪,易阻气机,故便溏而不爽。
治疗
治法
清利中焦
方药
茵陈五苓散。
常用中药
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茵陈蒿。
转归预后
湿热久留不去,伤及阴分,造成脾胃不足或胃阴亏虚证;湿热熏蒸肝胆,使肝胆为湿热所困,疏泄失职,出现黄疸等病;湿热有脾胃影响胃肠,形成胃肠热结证。
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