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

真茅术20两(米泔浸,米拌抄),甘草20两(生、炙各半),半夏20两(姜制),云茯苓20两,白扁豆10两(炒),厚朴10两(姜汁炒),麦芽10两(炒),香附10两(制),山楂炭10两,广藿香10两,神曲10两,陈皮8两,枳壳(麸炒)8两,黄芩8两(酒炒),防风8两,桔梗8两,苏叶8两,薄荷8两。

制法

上药各为细末,姜、枣汤为丸。

功能主治

外感风寒,内伤食滞,腹泻身疼,黄疸湿泻。

用法用量

每服2钱,轻者每日1次,重者每日2次。寒热往来,关节烦疼,无汗者,白开水送下;有汗者,葛根1钱煎汤送下。一身尽痛,或不痛而不能转侧者,桂枝1钱煎汤送下;有汗者,生苡米仁3钱煎汤送下。腹满谵语者,焦山栀1钱,豆豉2钱煎汤送下。腹胀泄泻者,煨木香3分煎汤送下。面目及一身俱黄者,茵陈蒿2钱,焦山栀1钱煎汤送下。身黄发热者,焦山栀1钱,黄柏5分煎汤送下。足跗肿或1身俱肿者,木通1钱煎汤送下。

摘录

《谢利恒家用良方》

白玉丸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大同方):白玉丸

处方

南星1两,白附子1两,茯苓1两,天麻1两,僵蚕1两,白芷1两,竺黄1两,半夏4两,石膏4两。

制法

水泛为丸,如米粒大。

功能主治

咳嗽痰喘。

用法用量

每服5丸,开水化下。

摘录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大同方)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沙市方):白玉丸

处方

法半夏4两,浮海石4两,川贝母4两,制南星1两。

制法

上为细末,用生姜8钱,煎汤去滓,以汤汁泛为丸。

功能主治

小儿风热,咳嗽痰多,喘促。

用法用量

3月内小儿服1分,3-6月服2分,6月服2分,6月至1岁服3分,1岁以上服4分,用淡米汤送下,日2次。

注意

体弱无痰者忌眼。

摘录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沙市方)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白玉丸

处方

法半夏15两,南星(炙)15两,滑石50两,轻粉5两,寒食50两,甘草25两,巴豆霜2两5钱。

制法

上为细末,过罗,用冷开水泛为小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消食化积。主小儿停乳停食,咳嗽痰盛,呕吐腹痛,肚大胀满。

用法用量

每服5丸,温开水化下;3岁以下小儿酌减。

摘录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婴童百问》卷十:白玉丸

处方

南星2钱半,半夏2钱半,僵蚕2钱半,白矾(生)2钱半。

制法

上为末,杏仁7个(去皮尖),巴豆1粒,同研匀,再用去皮生姜汁为丸,如栗米大。

功能主治

利膈下痰涎。主心胸噎塞不止,并咳嗽多痰。

用法用量

每服10-20丸,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

《婴童百问》卷十

《丹溪心法》卷二:白玉丸

处方

巴豆30个(去油),南星3钱,半夏3钱,滑石3钱,轻粉3钱。

制法

上为末,皂荚仁浸浓汁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痰证。

用法用量

每服5-7丸,姜汤送下。

摘录

《丹溪心法》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