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图

穴位 名

胆俞 Dǎnshū,出《 素问 · 奇病论 》。名解:胆,胆腑也。俞,输也。胆俞名意指胆腑的阳热风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经属

属 足太阳膀胱经 。胆之背俞穴。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背部,当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取法:肩胛骨下角水平连线与脊柱相交椎体处,往下推3个椎体,其下缘旁开2横指处即是。

解剖

在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背阔肌、下后锯肌、骶棘肌。皮肤由第九、十、十一胸神经后支外侧支分布。下后锯肌的第一个肌齿从第十一胸椎棘突斜向外上方,止于第九肋骨角。该肌由第九至第十二胸神经后支支配。

作用与主治

作用: 疏肝利胆 , 理气解郁 , 调和脾胃 。

主治:肝、胆、胃、胸胁等疾患:如 胸胁疼痛 , 脘腹胀满 ,饮食不下, 呕吐 胆汁 , 口苦舌干 , 咽痛 ,目黄,翻胃, 噎膈 , 黄疸 , 头痛 振寒,
骨蒸潮热 , 惊悸 不寐, 虚劳 失精,诸血症, 胁痛 ,呕吐,食不化, 肺痨 ,惊悸, 胸腹胀满 , 肝炎 , 胆囊炎 , 胃炎
, 肋间神经痛 ,现代又多用胆俞穴治疗肝炎,胆道蛔虫症,食道狭窄, 胸膜炎 ,淋巴结结核,溃疡病, 失眠 ,癔病,
胆石症 , 高血压 等。

配伍

1、配 日月穴 治黄疸, 胆囊 炎。

2、配 阳陵泉穴 、 太冲穴 治胆道疾病。

3、胆俞配 肝俞穴 、 至阳穴 、 三阴交穴 、 足三里穴 治 急性传染性肝炎 。

刺灸法

刺法:斜刺0.5~0.8寸,不可深刺,避免伤及内脏。

灸法: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文献摘要

《 针灸甲乙经 》:胸满呕无所出、 口苦 舌干、饮食不下,胆俞主之。

《铜人腧穴 针灸 图经》:胆俞二穴,在第十椎下,两旁各相距一寸五分…… 心腹胀满 ……咽中痛,食不下,目黄,胸胁不能转侧,头痛振寒,汗不出,腋下肿。

《 针灸大成 》:主头痛,振寒汗不出,腋下肿胀,口苦舌干,咽痛干呕吐, 骨蒸劳热 食不下,目黄。

《 备急千金要方 》:胆俞、 商阳 、 小肠俞 ,主口舌干,食饮不下。胆俞、 章门 ,主胁痛不得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