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图

穴位 名

浮白 Fúbái,出《 素问 · 气穴 论》。名解:浮,漂也,游也,满而溢也。《 黄帝内经 素问· 生气通天论
》:“起居如惊,神气乃浮。”及《至真要大论》:“少阳之至大而浮。”又顺流曰浮,《尚书·禹贡》:“浮于济洁。”白,为素色,为金色,并有道义,浅表为浮,色白应肺。“浮白”典故,出于战国之初。魏文侯与诸大夫饮酒,使公乘不仁行觞政(酒令也)曰:“饮不酹者,浮以大白。”后人以“浮大白”为罚大杯酒。本穴治足不能行及
耳聋 ,胸满,齿痛,瘿肿, 喉痹 , 咳嗽
,吐痰沫等症。病者宛如醉人状态,喻病人如曾浮大白者,本穴可以治之,因名为浮白,此解似牵强矣。此穴在耳根上缘,向后入发际1寸之凹陷中。足少阳经脉起于目锐眦……由
率谷 外下行,循 天冲 、浮白,而到耳后窍阴、 完骨 ,如水顺流而下。

经属

属足少阴胆经。是 足太阳膀胱经 、 足少阳胆经 的交会穴。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头部,当耳后乳突的后上方,天冲与完骨的弧形连线的中三分之一与上三分之一交点处。

取法:先找到 天冲穴 (耳根后缘,直上入发际3横指处即是天冲穴)和 完骨穴 (耳后明显突起,其下方凹陷处即是完骨穴),二者弧形连线上1/3处即是浮白穴。

解剖

穴下皮肤、皮下组织、耳上肌、颞筋膜、颞肌。在胸锁乳突肌的乳突止点肌腱的外侧,与耳廓背面基底部之间,有耳后动、静脉与其伴行的耳大神经经过。

作用与主治

作用: 疏肝利胆 、 散风止痛 ,理气散结。

主治:头项,五官等疾患:如 头痛 , 耳鸣 ,耳聋,眼目疼痛,齿痛,喉痹,颈项痛肿,咳逆, 喘息
,胸满,肩臂痛,足缓不收,头痛, 眩晕 ,目痛,瘿气,现代又多用浮白穴治疗耳源性眩晕,神经性耳聋, 牙痛 ,甲状腺肿, 支气管炎 , 扁桃体炎 , 中风
后遗症等。

配伍

1、配 风池穴 、 太阳穴 、 百会穴 治头痛。

2、配 颊车穴 、 下关穴 、 合谷穴 治齿痛。

3、配 天牖穴 、 天容穴 、 天突穴 治 瘰疬 。

4、配 风池 穴、 行间穴 治 偏头痛 、 目赤肿痛 。

5、配 听会穴 、 中渚穴 治耳鸣、耳聋。

6、配 肾俞穴 、 太溪穴 、 耳门穴 治耳鸣、耳聋。

刺灸法

刺法:平刺0.5~0.8寸,局部有胀重感。

灸法:间接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按摩 :用中指指腹每天早晚各揉按浮白穴1~3分钟,可治经常熬夜不睡觉或者经常 失眠 而引起的头发白

文献摘要

《 备急千金要方 》:主牙齿痛,不能言。

《铜人腧穴 针灸 图经》:发治寒热,喉痹,咳逆痰沫,胸中满不得喘息,耳鸣嘈嘈无所闻,颈项 痈肿 及瘿气,肩臂不举,悉皆治之。

《 针灸大成 》:主足不能行, 耳聋耳鸣 ,齿痛,胸满不得息, 胸痛 ,颈项瘿,痈肿不能言,肩臂不举,发寒热,喉痹,咳逆痰沫,耳鸣嘈嘈无所闻。

《 类经图翼 》:主治咳逆,胸满,喉痹,耳聋,齿痛,项瘿,痰沫,不得喘息,肩臂不举,足不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