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图

穴位 名

蠡沟 Lìgōu,出《 灵枢
·经脉》。别名交仪。名解:“蠡”,瓠瓢也,此指穴内物质如瓠瓢浮于水中飘浮不定之状。“沟”,沟渠也,此指穴内物质运行循一定的道路。 三阴交穴
传来的温湿水气由本穴别走 足少阳胆经 。本穴物质为三 阴交穴
分配而来的温湿水气,因其性温,既无上升之力又无沉降之能,温湿水气在天部层次如漂浮不定之状,但由于其温度及所处的天部层次与胆经相近,因此此温湿水气分别飘行于肝胆二经,故名。

经属

属 足厥阴肝经 。足厥阴之络穴。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足 内踝尖 上5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

取法:坐位,内踝尖垂直向上量7横指,胫骨内侧凹陷处即是。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小腿三头肌(比目鱼肌)。皮肤由隐神经分布。皮下组织疏松,内行有浅静脉、皮神经和浅淋巴管。大隐静脉与隐神经伴行,并起自足背静脉网内侧部,经内踝的前方向上至小腿内侧面上行。下肢的浅淋巴管起自足趾,于足背、足底汇成淋巴管网。大部分浅淋巴管沿大隐静脉及属支汇入腹股沟浅淋巴结。仅小部分浅淋巴管,沿小隐静脉汇入腘淋巴结。

作用与主治

作用: 舒肝理气 , 调经止带 。

主治:肝肾、少腹、前阴等疾患:如 月经不调 , 赤白带下 ,阴挺, 崩漏 , 疝气 ,遗溺,癃闭,阴痛 阴痒 ,强阳不倒, 梅核气 ,善噫,少 腹痛 ,
腰痛 ,足寒胫酸, 小便不利 , 遗尿 , 带下 ,下肢 痿痹 ,外阴瘙痒, 睾丸肿痛
,腰痛不可俯仰,足胫疼痛,阴痒,小腹满,腰背拘急,胫部酸痛,现代又用蠡沟穴治疗 子宫 内膜炎,肠 疝痛 , 睾丸炎 ,性机能亢进,睾丸卒痛, 遗精
,足胫酸痛, 功能性子宫出血 ,尿闭,精神疾病,脊髓炎,心动过速,腰背部及 膝关 节急慢性损伤等。

配伍

1、配 中极穴 、 漏谷穴 、 承扶穴 、 至阴穴 治小便不利,失精。

2、配 阴陵泉穴 、 三阴交 穴治胫部痠痛。

3、配 太冲穴 、 气海穴 治疝气及睾丸肿痛。

4、配 百会穴 、 关元穴 治 子宫脱垂 。

5、配 中极 穴、 关元 穴治睾丸炎。

刺灸法

刺法:1、沿皮刺0.3~0.5寸。2、平刺0.5~0.8寸,局部酸胀。3、沿胫骨后缘向上斜刺1.0~1.5寸,酸胀感可放散至膝。

灸法: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文献摘要

《 黄帝内经 灵枢·经脉》:足厥阴之别,名曰蠡沟,去内踝五寸,别走少阳;其别者,循胫上睾,结于茎。其病:气逆则睾肿卒疝。实则挺长,虚则暴痒。取之所别也。

《 针灸甲乙经
》:阴跳,腰痛,实则挺长,寒热,挛阴暴痛,遗溺,偏大虚则暴痒气逆,肿睾,卒疝,小便不利如癃状,数噫,恐悸,气不足,腹中悒悒,少腹痛,嗌中有热,如有息肉状,如着欲出,背挛不可俯仰,蠡沟主之。女子疝,小腹肿,赤白淫,时多时少,蠡沟主之。

《 备急千金要方 》:主气噫恐悸,气不足,腹中悒悒。

《铜人腧穴 针灸 图经》:治卒疝少腹肿,时少腹暴痛,小便不利如癃闭,数噫,恐悸,少气不足,腹中痛,悒悒不乐,咽中闷如有息肉状,背拘急不可俯仰。

《 类经图翼 》:主治疝痛,小腹满痛,癃闭脐下积气如石,数噫,恐悸少气,足胫寒酸,屈伸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