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图

穴位 名

三阴交 Sānyīnjiāo,出《 针灸甲乙经 》。别名承命、太阴、大阴。三阴指足三阴,交即交会,此穴系 足太阴脾经 、 足厥阴肝经 、 足少阴肾经
三经之交会穴,故名三 阴交 。

经属

属足太阴脾经。为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的交会穴。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足 内踝尖 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取法:手四指并拢,小指下缘靠内踝尖上,食指上缘所在水平线与胫骨后缘交点处即是。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趾长屈肌(腱)、(踇)长屈肌(腱)。有大隐静脉,胫后动、静脉。分布着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后方有胫神经。皮肤由隐神经分布。皮下组织,内有隐神经和起于足背静脉网内侧的大隐静脉,神经和静脉并行。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小腿深筋膜以后,在小腿三头肌(腱)的前方,进入趾长屈肌(腱)和(踇)长屈肌(腱)。在趾长屈肌(腱)后方,有胫后动、静脉和胫神经经过。以上诸肌腱由胫神经支配。

作用与主治

作用:健脾理血, 益肾 平肝

主治:肠鸣, 泄泻 , 腹胀 , 腹痛 , 胸腹胀满 , 急性肠胃炎 ,慢性肠 胃炎 , 细菌性痢疾 , 痢疾 , 便溏 ,呃逆, 呕吐 , 纳呆
,食饮不化, 月经不调 , 崩漏 , 赤白带下 , 血崩 ,死胎,恶露不止,阴挺, 经闭 , 功能性子宫出血 , 子宫下垂 , 痛经 , 难产 , 产后血晕
,不孕, 带下 ,恶露不尽,月经失调, 更年期综合症 , 阴道炎 , 盆腔炎 ,前阴瘙痒,胎位异常, 阳痿 , 早泄 ,阴茎痛, 遗精 ,白浊, 疝气 ,
水肿 , 小便不利 , 遗尿 ,足 痿痹 痛, 脚气 , 失眠 , 湿疹 , 荨麻疹 , 高血压 , 神经性皮炎 ,足痿,瘾疹, 神经衰弱 , 黄疸
,痃癖,癥瘕,血晕,七疝, 癫痫 ,痴呆,不眠, 疮疡 ,手足逆冷,股膝踝内侧肿痛, 肾炎 ,肾盂肾炎,尿潴留,尿失禁,性功能减退,小儿舞蹈病,下肢 神经痛
或 瘫痪 ,癃闭,淋证, 便秘 , 癫狂 ,痫证, 精神分裂症 ,脏躁,下肢痿痹, 眩晕 ,肝脾肿大,腹水浮肿, 肝炎 , 胆囊炎
, 尿路感染 , 乳糜尿 ,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膝,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病变, 糖尿病 等。

刺灸法

刺法:直刺1~1.5寸,局部有酸胀感,向足底放散或酸胀感扩至 膝关 节和股内侧。系回阳九针穴之一。孕妇禁针。

灸法:艾炷灸或温 针灸
5~9壮,艾条灸10~20分钟,或药物天灸。(强身保健,采用疤痕灸,每年1次,或累计灸百余壮亦可,温灸至皮肤温热舒适稍风红晕1隔日一次,每日20次。)

按摩 :用拇指指尖垂直按压三阴交,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左右足各1~3分钟,可改善女性各种病症。(孕妇禁按,有引发 流产 的危险)

配伍

1、配 中脘穴 、 内关穴 、 足三里穴 治血栓 闭塞性脉管炎 。

2、配 阴陵泉穴 、 四白穴 、 足三里 穴、 脾俞穴 、 肾俞穴 、 光明穴 治神水将枯。

3、配 天枢穴 、 合谷穴 治小儿 急性肠炎 。

4、配 中极穴 、 天枢 穴、 行间穴 治月经不调,痛经。

5、配 阴陵泉 穴、 膀胱俞穴 、 中极 穴治癃闭、小便不利。

6、配 神门穴 、 内关 穴治失眠。

7、配 关元穴 、 大赫穴 治遗精、阳痿。

8、配天枢穴、 合谷 穴、阴陵泉穴治疗 腹泻 、飧泻。

9、配 气海穴 治疗遗精、阳痿、白浊等。

10、配 中脘 穴、内关穴、足三里穴治疗血栓闭塞性 脉管炎 。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足下热痛,不能久坐, 湿痹 不能行,三阴交主之。飧泄,补三阴交。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昔有宋太子性善医术,出苑逢一怀娠妇人,太子诊曰,是一女也,令徐文伯亦诊之,此一男一女也,太子性急欲剖视之,臣请针之,泻足三阴交,补手阳明合谷,应针而落,果如文伯之言,故妊娠不可刺也。

《 备急千金要方 》:劳淋,灸足太阴百壮,在内踝上三寸,三报之。卵偏大入腹,灸三阴交随年壮。梦泄精,灸三阴交二七壮。主髀中痛不得行,足外皮痛。

《 针灸大成 》:主 脾胃虚弱 , 心腹胀满 , 不思饮食 ,痹痛身重,四肢不举, 腹胀肠鸣
,溏泄,食不化,痃癖腹寒,膝内廉痛,小便不利,阴茎痛,足痿不能行,疝气,小便遗,胆虚,食后吐水, 梦遗 失精, 霍乱 手足逆冷,呵欠, 颊车
蹉开,张口不合,男子阴茎痛,元脏发动,脐下痛不可忍,小儿客忤,妇人临经行房羸瘦,癥瘕,漏血不止,月水不止,妊娠胎动横生,产后恶漏不行,出血过多,血崩晕,不省人事。如经脉闭塞不通,泻之立通,经脉虚耗不行者,补之,经脉益盛则通。

《 千金翼方 》:产难,月水不禁,横生胎动;牙车失欠蹉跌;脚疼。

《 针灸聚英 》:脾 胃虚
弱,心腹胀满,不思饮食……疝气,小便遗失……男子阴茎痛,元藏发动,脐下痛不可忍,小儿客忤,妇人临经行房羸瘦,癥瘕,漏血不止,月水不止;妊娠胎动,横生,
产后恶露不行 ,去血过多,血崩晕,不省人事。如经脉闭塞不通,泻之产通;经脉虚耗不行,补之,经脉益盛则通。

《 类经图翼 》:主 中风 卒厥不省人事。

《杂病穴法歌》:呕噎阴交不可饶,死胎阴交不可缓。

《胜玉歌》:阴交针入下胎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