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图

穴位 名

上髎 Shàngliáo,出《 针灸甲乙经 》。名解:上,指本穴相对于 次髎穴 、 中髎穴 、 下髎穴
三穴而言为上也。髎,孔隙也。该穴名意指膀胱经的地部经水由此从体表流入体内。本穴物质为膀胱经上部经脉下行的地部水液,至本穴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从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故名。

经属

属 足太阳膀胱经 。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骶部,当髂后上棘与后正中线之间,适对第一骶后孔处。

取法:俯卧位,在第一骶后孔处取穴。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骶棘肌、第一骶后孔。有骶外侧动、静脉后支。为第一骶神经后支通过处。皮肤由第一、二骶神经的外侧支臀中皮神经分布。左右第一骶后孔间距39.7~40.1毫米和第二骶后孔的纵距为16.7~18.5毫米,并距髂后上棘上缘一横指。在活体骶后孔和骶前孔倾斜约60度。骶管内,有骶神经的前、后根及固定脊髓下端的终丝等,前者经相应的骶前、后孔离开骶管,后者附着在尾骨的背面。两者形成马尾一部分,外包有和脊髓相延的硬脊膜、蛛网膜和软脊膜。

作用与主治

作用:调理下焦, 通经活络 。

主治:少腹腰腿等疾患:如 腰膝冷痛 ,痉瘗反折,下肢 痿痹 ,历节痛风, 月经不调 , 赤白带下 ,阴中痒痛, 不孕症 , 遗精 , 阳痿
,淋证,尿闭,热病汗不出,呃逆, 反胃 , 腰痛 , 带下 , 大小便不利 , 小便不利
,阴挺,腰骶疼痛,现代又多用上髎穴治 睾丸炎 ,卵巢炎, 子宫 内膜炎, 盆腔炎 ,腰 神经痛 , 坐骨神经痛 ,下肢 瘫痪 , 子宫脱垂 ,腰骶 关节炎
, 膝关 节炎, 小儿麻痹后遗症 ,外阴 湿疹 , 痔疮 ,睾丸炎, 便秘 ,尿潴留等。本穴还可用于 催产 ,引产。

配伍

1、配 气海穴 、 血海穴 治月经不调,带下。

2、配 三阴交穴 、 中极穴 治疗小便不利。

3、配 次髎 穴、 中髎 穴、 下髎 穴治月经不调。

4、配 中极 穴、 关元穴 、 关元俞穴 、三 阴交穴 治遗精、 早泄 。

刺灸法

刺法:直刺0.8~1寸,局部酸胀。

灸法:艾炷灸或温 针灸 5~7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文献摘要

《 黄帝内经 素问 ·骨空论》:腰痛不可以转摇,急引阴卵,刺八髎与痛上。

《针灸甲乙经》:腰嵴痛而清、善伛、睾跳骞,上髎主之。

《针灸甲乙经》:女子绝子,阴挺出,不禁白沥。

《 类经图翼 》:主大小便不利……阴中痒痛,阴挺出,赤白带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上髎二穴,在第一空腰踝下夹嵴陷中,足 太阳 少阳络治腰膝冷痛。

《 针灸大成 》:主小便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