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图

穴位 名

少商 Shàoshāng,出《 灵枢 ·本输》。别名鬼信。少即小也,商为金声,代表肺,此穴为肺经井穴,脉气初发,故名少商。

经属

属 手太阴肺经 。为手太阴肺经五输穴的井穴,五行属木。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

取法:一手拇指伸直,另手拇、食指轻握,拇指弯曲掐按伸直的拇指指甲角边缘处即是。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指甲根。有指掌侧固有动、静脉所形成的动静脉网。分布着来自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的混合支与正中神经指掌侧固有神经形成的末梢神经网。皮薄,由正中神经指掌侧固有神经的指背支分布。动脉来自指掌侧固有动脉的指背支,并有同名静脉、神经伴行,与对侧同名动脉互相吻合,形成血管网。

作用与主治

作用: 解表清热 ,通 利咽喉 ,苏厥 开窍

主治: 感冒 , 发热 , 肺炎 , 咳嗽气喘 , 支气管炎 ,肺炎, 咯血 , 咽喉肿痛 ,颌肿 喉痹 , 扁桃体炎 , 腮腺炎 , 声哑 , 失音 ,
中风昏迷 , 牙关紧闭 , 中暑 呕吐 , 小儿惊风 , 癫狂 ,手挛指痛,指肿麻木,中暑,热病, 鼻衄 ,休克, 精神分裂症 ,癔病, 失眠 ,食道狭窄,
黄疸 , 齿龈 出血,舌下 肿瘤 ,口颊炎,脑溢血, 盗汗 等。

刺灸法

刺法:浅刺0.1~0.2寸,局部有刺痛感,或用 三棱 针点刺出血。不能强刺激,以免局部疼痛。

灸法: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按摩 :用指甲使劲掐一掐少商,可以减轻咽喉肿痛的症状。

配伍

1、配 商阳穴 治咽喉肿痛。

2、配人中穴治 中风 昏迷,休克。

3、配 天突穴 、 合谷穴 治咽喉肿痛。

4、配 太冲穴 、 经渠穴 治喉中鸣。

5、配 水沟穴 、 涌泉穴 治小儿惊风。

6、配 合谷 穴、 颊车穴 治 急性扁桃体炎 。

7、配 中冲穴 、 关冲穴 治中风昏迷。

8、配合谷穴治咽喉肿痛。

9、配 大敦穴 治狂证。

文献摘要

《 备急千金要方 》:主耳前痛。

《铜人腧穴 针灸 图经》:忽腮颔肿大如升 ,喉中闭塞。

《 类经图翼 》:泄诸脏之热,项肿, 雀目 不明,中风。

《 针灸甲乙经 》:热病象疟,振栗鼓颔, 腹胀
睥睨,喉中鸣,少商主之。症,寒厥及热厥,烦心善哕,心满而汗出,刺少商出血立已。寒濯濯,心烦,手臂不仁,唾沫,唇干引饮,手腕挛,指肢痛,肺胀上气,耳中生风,
咳喘 逆,痹,臂痛,呕吐,饮食不下膨膨然,少商主之。

《 针灸大成 》:主颔肿喉闭,烦心善哕,心下满,汗出而寒,咳逆,痃疟振寒,腹满,唾沫,唇干引饮,食不下,膨膨,手挛指痛,掌热,寒栗鼓颔,喉中鸣,小儿 乳蛾

《外科证治全生》:喉中似有物如 龙眼 大,吞不入,吐不出,名 梅核气 。男妇皆有此证,针少商穴妙。

《干坤生意》:凡初中风,暴卒昏沉, 痰涎壅盛 ,不省人事,牙关紧闭,药水不下,急以三棱针刺此穴及 少冲 、 中冲 、 关冲 、 少泽 、 商阳
,使血气流行,乃起死回生、急救之妙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