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图

穴位 名

少泽 Shàozé,出《 灵枢 ·本输》。别名小吉、少吉。少即幼小,泽指沼泽,此穴为手 太阳 经井穴,脉气初生,位处小指外侧陷中,犹如小泽,故名少泽。

经属

属 手太阳小肠经 。是手太阳小肠经的井穴,五行属金。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手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

取法:伸小指,沿指甲底部与指尺侧引线交点处即是。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指甲根。有指掌侧固有动、静脉和指背动、静脉形成的动、静脉网。分布着来自尺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及指背神经。皮肤由指掌侧固有神经的指背支分布。在皮下组织内,除皮神经外,还有直接从掌浅弓(动脉弓)发出的小指尺侧动脉、指掌侧固有动脉的指动脉、掌背动脉的指背支等以及同行同名的神经,在纤维束连于皮肤与骨膜之间的”闭密间隙”内形成各自的吻合丛状结构。

作用与主治

作用: 清热利咽 , 通乳 开窍

主治: 头痛 , 目翳 , 角膜炎 , 结膜炎 , 白内障 , 胬肉攀睛 , 咽喉肿痛 , 乳痈 , 乳腺炎 ,妇人产后 乳汁不足 ,昏迷,热病, 耳鸣 ,
耳聋 ,肩臂外后侧疼痛,前臂 神经痛 ,臂内廉痛,臂麻,手颤,小指不用,项强, 喉痹 , 扁桃体炎 , 咽炎 ,舌卷,昏迷急救, 中风昏迷 , 鼻衄
,癫疾,瘛疭,舌强不语 , 心痛 ,烦心,气短,胸膈闷痛,寒热 疟疾 , 黄疸 , 精神分裂症
,脑血管病,热证等。

刺灸法

刺法: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对虚证禁用 三棱 针点刺;孕妇禁用。

灸法:艾炷灸1~3壮;艾条灸5~10分钟。

按摩 :用指甲尖垂直掐按少泽穴1~3分钟,也可把5根牙签捆在一起,点刺穴位100下,可治头痛、 中风 昏迷、产后无乳等症。

配伍

1、配 风池穴 治项强及后头痛。

2、配 后溪穴 、 阳谷穴 、 昆仑穴 治项强急痛。

3、配 睛明穴 、 太阳穴 、 合谷穴 治目翳、 目赤 攀睛。

4、配 液门穴 、 手三里穴 、 手五里穴 治前臂神经痛。

5、配 天容穴 治咽喉肿痛,扁桃体发炎。

6、配人中穴治热病昏迷,休克。

7、配复熘穴、 昆仑 穴治疟寒汗不出。

8、配 合谷 穴、 膻中穴 、 乳根穴 治乳汁分泌不足。

9、配 乳根 穴、 膻中 穴治乳汁分泌不足、乳痈。

文献摘要

《 针灸甲乙经 》:振寒,小指不用,寒热汗不出,头痛,喉痹,舌(急)卷,小指之间热,口中热,烦心,心痛,臂内廉及 胁痛
,聋,咳,瘛疭,口干,头(一作项)痛不可顾,少泽主之。

《铜人腧穴 针灸 图经》:治疟寒热,汗不出,喉痹,舌强,口干,心烦,臂痛瘛疭, 咳嗽 ,颈项急不可顾,目生肤翳覆瞳子。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目生肤翳覆瞳子,少泽主之。

《 医宗金鉴 》:主鼻衄不止。

《玉龙歌》:妇人吹乳痈难消, 吐血 风 痰稠 似胶,少泽穴内明补泻,应时神效气能调。

《百症赋》:攀睛攻少泽、 肝俞 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