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图

穴位 名

申脉 ShēnMài,出《 针灸甲乙经
》。别名:鬼路穴,阳跷穴。名解:“申”,八卦中属金也,此指穴内物质为肺金特性的凉湿之气。“脉”,脉气也。该穴名意指膀胱经的气血在此变为凉湿之性。本穴物质为来自膀胱经
金门穴 以下各穴上行的天部之气,其性偏热(相对于膀胱经而言),与肺经气血同性,故名“申脉穴”

经属

属 足太阳膀胱经 。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阳蹻脉。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取法:正坐垂足着地,外踝垂直向下可触及一凹陷,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腓骨肌下支持带、腓骨长、短肌。有外踝动脉网。分布着腓肠神经。皮肤由腓肠神经分布。深筋膜形成腓骨肌下支持带,限制腓骨长、短肌(腱)于外踝下方的踝沟内。二肌腱穿经支持带的内面时,有一总腱鞘包绕,以减少肌腱在运动过程的摩擦。二肌由腓浅神经支配。血液供应来自外踝前后动脉、跗外侧动脉、腓动脉的跟外侧支,以及足底外侧动脉的分支等形成的外踝网供应。

作用与主治

作用:清热 安神 。

主治:头、腰腿、神志等疾患:如 偏正头痛 , 目赤肿痛 , 眩晕 ,膝部红肿,跟骨痛,足痿不收, 霍乱转筋 , 癫痫 ,晕厥, 头痛 ,癫,狂,痫, 腰腿痛
,足踝 关节痛 , 目赤 痛 ,眼睑下垂, 癫狂 痫, 失眠 ,嗜卧,痫证,癫狂, 腰痛
,项强,现代又多用申脉穴治疗腓肠肌痉挛,精神病,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内耳性眩晕, 精神分裂症 ,脑血管病后遗症, 腰肌劳损 ,下肢 瘫痪 , 关节炎
,踝 关节扭伤 等。

配伍

1、配 太冲穴 、阳跻穴治腰痛不能举。

2、配 阳陵泉穴 、 足三里穴 治疗下肢 痿痹 。

3、配 百会穴 、 肝俞穴 治疗眩晕。

4、配 昆仑穴 、 风池穴 、 通天穴 治眩晕

5、配 足通谷穴 、 太冲 穴、 丝竹空穴 治癫痫。

6、配 神门穴 、 上脘穴 、 厉兑穴 治失眠。

7、配 外关穴 治疗肢体冷痛。

8、配 后溪穴 治疗目内眦、颈项、肩膊部位等疾病。

9、配 足三里 穴、 金门 穴治疗眩晕、头痛。

10、配 承山穴 、 大陵穴 、 下关穴 治疗足跟痛。

11、配 解溪穴 治疗足痿无力。

12、配 京骨穴 治疗 鼻衄 。

刺灸法

刺法:直刺0.3~0.5寸。

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温灸5~10分钟。

文献摘要

《 黄帝内经 素问 ·缪刺论》:邪客于足阳跷之脉,令人目痛,从内眦始,刺外踝之下半寸所各二痏,左刺右,右刺左。

《 针灸 甲乙经》:寒热颈腋下肿,申脉主之。腰痛、不能举足少坐、若下车踬地、胫中矫矫然,申脉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腰痛不能举体,足胻寒不能久立坐,若下舟车中痛疾。

《 针灸资生经 》:申脉、 后溪 、 前谷 ,治癫痫。

《 针灸大成 》:洁古曰:痫病昼发,灸阳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