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图

穴位 名

水沟 Shuigōu,出《 针灸甲乙经 》。别名鬼宫、鬼市、鬼客厅。水即水液,沟即沟渠,此穴在人中沟,形似水沟,故名水沟。

穴位经属

属 督脉 ,是督脉、 手阳明大肠经 、 足阳明胃经 的交会穴。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面部,当人中沟的上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点处。

取法:仰卧,面部人中沟上1/3处即是。

穴位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口轮匝肌。布有眶下神经的分支和上唇动、静脉。

作用与主治

作用:醒神 开窍 、清热熄风

主治:头面、神志及腰嵴疾患等:如口眼部诸肌痉挛,面肿唇动,僻,齿痛, 鼻塞 , 鼻衄 ,休克, 癫痫 ,精神病,癔病,颈项强痛,急性 腰扭伤 , 中风昏迷
, 口噤不开 ,口眼斜,水气浮肿, 小儿惊风 ,心腹绞痛,晕厥,窒息, 精神分裂症 ,低血压,昏厥, 抽搐 , 急慢惊风 ,唇肿, 牙关紧闭 , 目赤肿痛
, 腹胀 , 胃痛 ,消渴, 黄疸 , 闪挫腰痛 ,嵴膂强痛,遍身 水肿 , 气冲 心胸, 中暑
,腰嵴强痛,鼻鼽,虚脱, 面神经麻痹 ,口眼肌肉痉挛,晕车,晕船等,并可用于急救。

刺灸法

刺法:向上斜刺0.3~0.5寸,局部以痛感为主,捻转时可有酸胀感。或用 三棱 针点刺出血。

灸法:不灸。

按摩 :掐水沟穴(人中),是最常用的急救措施。具体方法是:每分钟掐压人中20~40次,每次持续0.5~1秒。一般病人会很快苏醒,病情较重患者要立刻送医院。

穴位配伍

配 合谷穴 、 十宣穴 治休克、虚脱。

配 风池穴 、 风府穴 、 中脘穴 、 太冲穴 治精神分裂症。

配 委中穴 治急性腰 扭伤 。

配 合谷 穴、 内庭穴 、 中极穴 、 气海穴 治中暑不醒人事。

配 中冲穴 、合谷穴治 中风 不醒人事。

配 委中 穴治闪挫 腰痛 。

配合谷穴、 阴陵泉穴 、 内关穴 、 风池 穴、 涌泉穴 治惊厥。

配 上星穴 、 风府 穴治 鼻流清涕 。

配委中穴治腰嵴强痛。

配 海泉穴 、 承浆穴 、合谷穴、 金津穴 、 玉液穴 、 长强穴 治口内生疮。

配 承浆 穴、 金津 穴、 玉液 穴、 曲池穴 、 劳宫穴 、 太冲 穴、 行间穴 、 商丘穴 、 然谷穴 、 隐白穴 治消渴。

文献摘要

《 针灸 甲乙经》:督脉、手、足阳明之会。

《针灸甲乙经》: 寒热头痛 ,水沟主之。水肿,人中尽满,唇反者死,水沟主之。口不能水浆,僻,水沟主之。癫疾互引,水沟及 龈交
主之。睊目,水沟主之。鼻鼽不得息,不收涕,不知香臭及 衄血 不止,水沟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消渴,饮水无度,水气遍身肿,失笑无时,癫痫,语不识尊卑,乍喜乍哭,牙关不开,面肿唇动,状如虫行,卒中恶。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风水面肿,针此一穴,出水尽即顿愈。

《 类经图翼 》:千金云:此穴为鬼市,治百邪 癫狂 ,此当在第一次下针。凡人中恶,先掐鼻下是也。鬼击卒死者,须即灸之。

《席弘赋》:人中治癫功最高,十三鬼穴不须饶。

《 肘后备急方 》:救卒死……令爪其病人人中,取醒。

《胜玉歌》:泻却人中及 颊车 ,治疗中风口吐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