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图

穴位 名

通天 Tōngtiān,别名:天臼,天伯,天目,天白,天日,天归,天旧。出《 针灸甲乙经 》。本穴气血来自 承光穴
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此水湿之气所处为天之下部,与头部的阳气不在同一层次,经由本穴吸热后才上行至与头部阳气相同的天部层次,故名。

经属

属 足太阳膀胱经 穴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4寸,旁开1.5寸。 承光 穴后1.5寸。

取法:先取承光(先取 百会 [备注]正坐,两 耳尖 与头正中线相交处,按压有凹陷处即是 百会穴
,再取百会至前发际的中点,再旁开量2横指处即是承光穴),其直上2横指处即是。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腱膜下结缔组织、骨膜。有颞浅动、静脉和枕动、静脉的吻合网。分布着枕大神经分支。皮肤由眶上神经分布。该神经为额神经的最在分支,行于眶顶壁和上睑提肌之间,经眶上切迹达额部,其终末支与眶上动脉伴行上升,分布于骨膜及颅顶部皮肤,包括额区,顶区直至人字缝。

作用与主治

作用:疏风清头,通利鼻窍。

主治:头面,口鼻等疾患,如 头痛 ,头重, 眩晕 , 鼻塞 , 鼻渊 , 鼻衄 ,面肿,口, 耳鸣 ,项强,瘿气, 喘息 ,瘈疭,目眩
,鼻痔,急, 慢性鼻炎 ,头项痛, 衄血 ,狂走,瘛疭,恍惚,目盲,青光,内障等上窍不灵之症,现代又多用通天穴治疗
鼻炎 , 高血压 , 面神经麻痹 , 中风 后遗症, 遗尿 ,足跟痛,脑血管病后遗症, 三叉神经痛 ,面肌痉挛,嗅觉障碍,鼻炎,副 鼻窦炎 , 支气管炎 ,
支气管哮喘 等。本穴是治疗各种鼻病的要穴。

配伍

1、配 迎香穴 、 合谷穴 治鼻疾。

2、配 迎香 穴、 上星穴 治鼻渊,鼻疮。

3、配 合谷 穴、迎香穴、 上星 穴、通天穴治疗鼻塞炎。

4、配人中穴、 内关穴 、通天穴治疗虚脱

5、配 昆仑穴 、 风池穴 、通天穴眩晕

刺灸法

刺法:沿皮刺0.3~0.5寸。

灸法:艾炷灸3壮;或艾条灸5-10分钟。本穴少用或不用灸法

文献摘要

《 针灸 甲乙经》:头项痛重,通天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颈项转侧难,鼻塞闷。

《 针灸大成 ·百症赋》:“通天去鼻内无闻之苦。”

《针灸大成》:主颈项转侧难,瘿气,鼻衄,鼻疮,鼻窒,鼻多清涕,头旋,尸厥,喘息,头重,暂起僵仆, 瘿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