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图

穴位 名

下巨虚 Xiàjuxu,出《 灵枢 ·本输》。别名下林、足 下廉
。下即下方,巨即巨大,虚即中空、空隙,胫、腓骨间形成较大间隙,穴在此空隙之下方,故名下巨虚。

经属

属 足阳明胃经 ,小肠之下合穴。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 犊鼻 下9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取法:坐位屈膝,先找到 条口 (坐位屈膝,犊鼻与 外踝尖 之间的中点,胫骨外1横指处),向下量1横指凹陷处即是。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胫骨前肌(腱)、(踇)长伸肌、小腿骨间膜。有胫前动、静脉。分布着腓浅神经分支及腓深神经。皮肤由腓肠外侧皮神经和隐神经双重分布。针由皮肤、皮下组织在趾长伸肌的内侧进入胫骨前肌(腱)及其深面的(踇)长伸肌。两肌之间有胫骨前动、静脉及伴行的腓深神经。

作用与主治

作用:调肠胃, 通经络 , 安神 志

主治:小 腹痛 ,肠鸣腹痛, 泄泻 , 痢疾 ,大便脓血,泄利脓血, 细菌性痢疾 ,急 慢性肠炎 ,胃中热, 胃脘痛 , 纳呆 , 小便不利
,小便黄,消谷善饥,胸 胁痛 ,腰嵴痛引睾丸,下肢 痿痹 ,下肢 瘫痪 ,足不履地, 寒湿脚气 ,胫肿,下肢 水肿 ,足痿不收, 乳痈 ,涎出, 喉痹 ,
中风偏瘫 ,暴惊狂言等。

刺灸法

刺法:直刺0.8~1.2寸,局部酸胀,向下扩散至足背。

灸法:艾炷灸或温 针灸 5~9壮,艾条灸10~20分钟。

按摩 :按揉下巨虚,可治腹痛、 腹泻 、 便秘 等症,将艾条对准下巨虚,距皮肤2~3厘米
,灸5~10分钟,可治消化系统疾病。

配伍

1、配 曲池穴 、 太白穴 治 泻痢 脓血。

2、配 阳陵泉穴 、 解溪穴 治下肢麻木。

3、配 天枢穴 、 委中穴 治 急性肠炎 。

4、配 中脘穴 、 关元穴 治 消化不良 的 水泻 。

5、配 上廉穴 、 下廉穴 治小便黄。

6、配下廉穴、 丘墟穴 治狂言非常。

7、配 幽门穴 、 太白 穴治 泄痢 脓血。

8、配 阳陵泉 穴、 解溪 穴治下肢麻木。

文献摘要

《 黄帝内经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小肠病者,小腹痛,腰嵴控睾而痛,时窘之后,当耳前热,若寒甚,若独肩上热甚,及手小指次指之间热,若脉陷者,此其候也,手
太阳 病也,取之巨虚下廉。

《 针灸甲乙经 》:溺黄,下廉主之。乳痈,惊,痹,胫重,足跗不收,跟痛,巨虚下廉主之。

《 针灸大成 》:主小肠气不足,面无颜色,偏风腿痿,足不履地,热风冷痹不遂,风 湿痹 ,喉痹, 脚气
不足,沉重,唇干,涎出不觉,不得汗出,毛发焦,肉脱,伤寒胃中热,不嗜食,泄脓血,胸胁小腹控睾而痛,时窘之后,当耳前热,若寒甚,若独肩上热甚及小指次指间热痛,暴惊狂,言语非常,女子乳痈,足跗不收,跟痛。

《 备急千金要方 》:脚气初得,脚弱;腰脚不遂,不能跪起;小便难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