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图

穴位 名

下廉 Xiàlián,出《 针灸甲乙经 》。廉者,前臂上段偪仄隆起之象也。下廉、 上廉
二穴在前膊外侧,肉稜凸起处。在侧稜下端者为“下廉”,在侧稜上端者为“上廉”,以其所在部位而得名也。

经属

属 手阳明大肠经 。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前臂背面桡侧,当 阳溪 与 曲池 连线上,肘横纹下4寸。

取法:侧腕屈肘,以手掌按另一手臂,拇指位于肘弯处,小指所在位置即是。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前臂筋膜、肱桡肌、桡侧腕短伸肌、旋后肌。血管、神经分布同温熘(有桡动脉肌支,头静脉。分布着前臂背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深支。)。皮肤由前臂外侧皮神经分布。针在皮神经前方经皮下筋膜穿前臂筋膜,在桡侧腕长伸肌腱的背侧,经过桡侧腕短伸肌腱,进入旋后肌。以上诸肌均由桡神经深支支配。

作用与主治

作用:调理肠胃, 通经活络

主治: 头痛 , 眩晕 ,目眩,目痛, 腹痛 ,腹中气块,腹痛如刀刺不可忍,腹胁满痛, 消化不良 饮食不化 ,飧泄, 腹胀 , 泄泻 , 便血
,溺血,唇干,流涎, 乳痈 , 癫狂 ,狂言,狂走,肘臂痛,网球肘,肘 关节炎 , 半身不遂 ,落枕, 肺结核 ,
哮喘 ,急性脑血管病等。

刺灸法

刺法:直刺0.5~1寸,局部有酸胀感,可向手臂及手指放散。

灸法:艾炷灸或温 针灸 3~5壮,艾条灸5~10分钟。

按摩 :将食指与中指并拢,以指腹垂直按压下廉,左右臂各1~3分钟,可减轻运动系统疾病所导致的疼痛。

配伍

1、配 印堂穴 、 太阳穴 治头痛,眩晕。

2、配 合谷穴 、 上巨虚穴 、 会阳穴 治 肠炎 。

3、配 长强穴 治便血。

4、配 曲池穴 治肘臂痛。

5、配曲池穴、 外关穴 治手臂酸痛。

6、配 中脘穴 、 足三里穴 治 胃痛 。

7、配 少泽穴 、 膻中穴 、 鱼际穴 、 少商穴 治 乳腺炎 。

8、配 头维穴 、 神庭穴 治头痛,眩晕,目痛。

9、配 丘墟穴 治狂言等。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溺黄,下廉主之。眼痛,下廉主之。

《 针灸大成 》:主飧泄,痨(劳)瘵,小腹满,小便黄,便血,狂言,偏风热风,冷痹不遂,风 湿痹 ,小肠气不足,面无颜色,痃癖,腹痛若刀刺不可忍,腹 胁痛
满,狂走,侠(挟)脐痛,食不化, 喘息 不能行,唇干涎出,乳痈。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头风 ,臂肘痛。

《 针灸资生经 》:胸胁小腹痛,偏风,热风,冷痹不遂,风湿痹。

《循经考穴编》:脑风眩晕,腹痛如刺,狂言狂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