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图

穴位 名

小海 Xiǎohǎi,出《 灵枢
·本输》。不大即为小。海,百川汇聚之处。穴在肘内大骨外,去肘端5分陷中,屈肘乃得。其处凹陷如海,又为小肠经之合穴,小肠为受盛之官,直趋于下,与胃水谷之海相连,与
少海 虽不同经,而穴底极为接近,故名“小海”。

经属

属 手太阳小肠经 。是手 太阳 小肠经的合穴,五行属土。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肘内侧,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的凹陷处。

取法:屈肘, 肘尖 最高点与肘部内侧高骨最高点间凹陷处即是。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肘筋膜、肱骨的尺神经沟。有尺侧上、下副动、静脉及尺侧返动、静脉。分布着前臂内侧皮神经分支及尺神经。皮肤由前臂内侧皮神经和臂内侧皮神经双重分布。皮下组织稍厚而疏松,
内有少量脂肪,以保护深部经过的神经。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肘筋膜及其包裹的尺神经和尺侧上副动、静脉形成的血管神经束,深达肱骨内上髁后面的尺神经沟底骨膜。注意避开血管及神经。

作用与主治

作用: 安神定志 ,清热通络

主治:肘臂疼痛, 癫狂 ,痫证, 头晕 ,目眩, 耳鸣 , 耳聋 ,寒热,风眩 头痛 ,目黄,项痛颊肿, 齿龈 疼痛,齿龈炎,齿龈肿,颔肿, 瘰疬
,上肢不举,尺 神经痛 ,肘 关节炎 ,舞蹈病,瘈疭, 精神分裂症
,项强,颊肿,肘臂痛,网球肘,颈项、肩臂外后侧痛,肩背麻痹,疡肿,颈淋巴结结核等。

刺灸法

刺法:直刺0.3~0.5寸,局部有酸胀感,或可有触电感向前臂及手部尺侧放散。

灸法:艾炷灸或温 针灸 3~5壮,艾条灸5~20分钟。

按摩 :拇指指腹垂直下压小海穴1~3分钟,可改善 贫血 者下蹲后站立时导致的眼前昏黑及 眩晕 感。

配伍

1、配 天井穴 、阿是穴治瘰疬。

2、配 天井 穴、 曲池穴 治肘 关节痛 。

3、配 合谷穴 、 大陵穴 、 神门穴 、 行间穴 、 心俞穴 治精神病。

4、配 合谷 穴、 颊车穴 治颊肿, 牙龈炎 , 咽喉炎 。

5、配 风池穴 、 大椎穴 治癫狂,痫证。

6、配 大椎 穴、 风池 穴、 百会穴 治癫狂痫。

7、配 曲池 穴、 臂臑穴 治肘臂疼痛。

8、配曲池穴、 少海穴 治肘臂疼痛。

9、配 腕骨穴 、合谷穴治 黄疸 。

文献摘要

《 针灸甲乙经 》:风眩头痛,小海主之。主疟,背膂振寒。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寒热,齿龈肿。

《 针灸大成 》:主颈颔、肩臑、肘臂外后廉痛,寒热齿龈肿,风眩颈项痛,疡肿振寒,肘腋痛肿,小 腹痛
,痫发羊鸣,戾颈,瘛疭狂走,颔肿不可回顾,肩似拔,臑似折,耳聋,目黄,颊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