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图

穴位 名

膺窗 Yìngchuāng,出《 针灸甲乙经 》。膺,锁 下乳 上曰膺。窗,屋上通风采光的洞口。因该穴主治胸满、肺寒、 胁痛
胀满,针之结散瘀开,如室之有窗,气通光透,因而名之。

经属

属 足阳明胃经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胸部,当第3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取法:正坐或仰卧,从乳头沿垂直线向上推1个肋间隙,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胸大肌、胸小肌。有胸外侧动、静脉。为胸前神经之分支分布处。皮肤由第2、3、4肋间神经的前皮支分布。胸部皮肤的神经分布阶段性明显,但又有重叠性。针由皮下经胸大肌表面的胸肌筋膜,进入该肌及其深面的胸小肌,该二肌均为胸前神经支配。肋间动脉分出的上支和下支分别行于肋间肌之间上、下缘。有胸横肌、胸内筋膜、胸膜壁层的肋胸膜,深面即是肺。以上层次均较薄,不得深进。

作用与主治

作用:宽胸理气、消痈 止痛

主治: 咳嗽 , 气喘 ,咳逆, 哮喘 , 支气管炎 , 支气管哮喘 , 乳痈 , 乳癖 , 乳腺炎 , 胸膜炎
, 肠炎 , 胸痛 ,胸满,唇肿,肠鸣泄注, 肋间神经痛 , 胸胁胀痛 ,胸满气短,气短, 胸胁胀满 等。

刺灸法

刺法:斜刺或平刺0.5~0.8寸,局部有酸胀感。不可深刺,以防引起气胸。

灸法: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按摩 :胸部疼痛、肋间 神经痛 或产后母乳不畅等症,都可以通过按摩膺窗来治疗,每次按摩1~3分钟。

配伍

1、配 乳根穴 、 内关穴 、 大椎穴 、 曲池穴 、 足三里穴 治乳痈。

2、配 乳根 穴、 曲池 穴、 内关 穴治乳腺炎。

3、配 中府穴 、 膻中穴 治咳嗽、气喘。

4、配 屋翳穴 治乳痈。

文献摘要

《 针灸 甲乙经》:寒热,短气,卧不安,膺窗主之。

《 针灸大成 》:主胸满,短气,卧不安,唇肿,乳痈寒热,肠鸣注泄。

《 备急千金要方 》:胸胁 痈肿 ,肠鸣泄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