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图

穴位 名

殷门 Yīnmén,出《 针灸甲乙经 》。名解:“殷”,盛大、众多、富足也。“门”,出入的门户也。殷门名意指膀胱经的地部水湿在此大量气化。本穴物质为 承扶穴
脾土中外渗而至的地部水湿,至本穴后,水湿分散于穴周各部并大量气化,气血物质如充盛之状,故名“殷门”。

经属

属 足太阳膀胱经 。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大腿后面,当 承扶 与 委中 的连线上,承扶下6寸。

取法:先找到承扶(俯卧,臀下横纹正中点,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承扶穴)、膝盖后面凹陷中央的腘横纹中点,二者连线的中点上1横指处即是。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阔筋膜、坐骨神经、内收大肌。皮肤由骶丛的股后皮神经分布,皮下筋膜稍,厚脂肪组织较多。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大腿阔筋膜,在股二头肌和半腱肌,半膜肌之间深进,入坐骨神经干。经股后骨间隔,深至内收大肌。营养动脉来自股深动脉的第一、二穿支。内收大肌由闭孔神经支配。

作用与主治

作用: 舒筋通络 、强膝状腰。

主治:腰腿等疾患,如 腰腿痛 ,下肢 痿痹 (下肢萎痹), 腰背疼痛 ,股后肿痛, 疝气 ,后 头痛
,现代又多用殷门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坐骨神经痛 ,急性 腰扭伤 , 小儿麻痹后遗症 ,臀股麻木,腰脊疼痛,急性腰部 扭挫伤 ,下肢麻痹或 瘫痪
,下肢麻痹,股部炎症等。

配伍

1、配 风市穴 、 足三里穴 治下肢瘫痪、痿痹。

2、配 大肠俞穴 治疗 腰痛 。

3、配 肾俞穴 、 委中穴 治疗腰嵴疼痛。

4、配 丘墟穴 、 鱼际穴 、 昆仑穴 、 京骨穴 、 经渠穴 、殷门穴治腰背痛。

5、配 命门穴 、承扶穴、殷门穴、 承山穴 、 昆仑 穴、 京门穴 、 悬钟穴 、 环跳穴 治坐骨 神经痛 。

刺灸法

刺法:直刺1.5~2.5寸,局部酸胀,有闪电样感向下肢放散。

灸法:艾炷灸或温 针灸 5~7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腰痛得俛不得仰。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举重恶血。

《 针灸大成 》:主腰嵴不可俯仰,举重,恶血,泄注,外股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