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图

穴位 名

中封 Zhōngfēng,出《 灵枢 .本输》。别名悬泉。名解:中,正中也。封,封堵也。该穴名意指肝经风气在此势弱缓行并化为凉性水气。本穴物质为 太冲穴
传来的急劲风气,由于本穴位处足背之转折处,急劲风气行至本穴后因经脉通道的弯曲而受挫,急行的风气变得缓行势弱,如被封堵一般,故名。

经属

属 足厥阴肝经 。是足厥阴肝经五输穴的经穴,五行属金。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足背侧,当足内踝前, 商丘 与 解溪 连线之间,胫骨前肌腱的内侧凹陷处。

取法:正坐,将右脚置于左腿上,左手掌从脚后跟处握住,四指在脚后跟,拇指位于足内踝前1寸处,即是。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胫骨下端骨膜。皮肤由股神经的分支隐神经分布。皮肤薄,皮下组织疏松,有大隐静脉伴隐神经经过。该静脉起于足背静脉网的内侧,经内踝前方,上行于小腿内侧,注入股静脉。踝部深筋膜局部增厚,形成伸肌支持带。在踝关节的前方,该支持带可分为上下两条支持带,下支持带的外侧束附着于跟骨外侧面的前部,内侧束分为上下两支,上支附着于内踝,下支附着于足内侧缘。针由皮肤、皮下组织穿经伸肌上支持带上、下之间;在胫骨前肌腱的外侧,达胫骨下端的骨膜;或经胫骨内侧,深进小腿后肌群的深层。

作用与主治

作用:清泄肝胆,通利下焦, 舒筋通络 。

主治:前阴、肝脾及本经脉所过部位等疾患:如 疝气 偏坠, 遗精白浊 , 阳痿 阴痛,癃闭,五淋,身黄,低热,不嗜食,臌胀,浮肿, 腹痛 , 疟疾 ,瘿气,
腰痛 ,膝肿,筋挛, 寒湿脚气 ,足逆冷,草鞋风,疝气, 遗精 , 小便不利 ,内踝肿痛,下肢 痿痹
,足踝肿痛,阴茎痛,遗精尿闭, 小便淋沥 ,绕脐痛,疝气腹痛,腹部膨胀纳差,现代又用中封穴治疗 传染性肝炎 , 胆囊炎 , 膀胱炎
,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疾患, 尿路感染 , 肝炎 黄疸 ,腰足冷痛等。

配伍

1、配 胆俞穴 、 阳陵泉穴 、 太冲 穴、 内庭穴 治黄疸、疟疾。

2、配 足三里穴 、 阴廉穴 治阴缩入腹、阴茎痛、遗精、淋症、小便不利。

3、配 脾俞穴 、 小肠俞穴 、 章门穴 、 气海穴 、 关元穴 、 中极穴 治 梦遗 。

刺灸法

刺法:直刺0.5~0.8寸,局部酸胀,可向足背部放散。

灸法:艾炷灸或温 针灸 3-5壮,艾条灸5-10分钟。

按摩 :用拇指指端用力按中封穴,每次3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宜,可调理男性 肾虚 。

文献摘要

《 针灸甲乙经
》:色苍苍然,太息,如将死状,振寒,溲白,便难,中封主之。疝,癃,脐少腹引痛,腰中痛,中封主之。身黄时有微热,不嗜食,膝内、内踝前痛,少气,身体重,中封主之。女子少腹大,乳难,嗌干,嗜饮,中封主之。女子挟脐疝,中封主之。

《 千金翼方 》:治失精,阴缩,灸中封五十壮。

《 针灸大成 》:小 腹胀 满痛,中封, 然谷 、 内庭 、 大敦 。

《 医宗金鉴 》:主治梦泄遗精,阴缩,五淋,不得尿,鼓胀,瘿气。

《玉龙赋》:行步艰楚刺三里、中封、太冲。

《胜玉歌》:若人 行步艰难 ,中封太冲针便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