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图

穴位 名

足三里 Zúsānlǐ,出《 灵枢 ·本输》。别名鬼邪、下三里、下陵、三里。足即下肢,三里即三寸,穴在膝下3寸,故名足三里。

经属

属 足阳明胃经 ,为足阳明胃经五输穴之合穴,五行属土;胃之下合穴。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 犊鼻 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取法:站位弯腰,同侧手虎口围住髌骨上外缘,余四指向下,中指指尖处即是。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胫骨前肌、长伸肌→小腿骨间膜。有胫前动、静脉。分布着腓肠外侧皮神经及隐神经的分支,深层为腓深神经。皮肤由腓肠外侧皮神经分布。针经皮肤,皮下组织,进入胫骨前肌及其深面的长伸肌。支配胫骨前肌和长、趾长伸肌。

作用与主治

作用: 健脾和胃 ,扶正培元, 通经活络 ,升降气机

主治: 胃痛 , 胃脘疼痛 ,胃中寒, 呕吐 , 恶心 ,呃逆,急性 胃炎 , 慢性胃炎 ,胃痉挛, 胃下垂 , 胃溃疡 , 十二指肠溃疡 , 急性胰腺炎
,慢性胰腺炎, 噎膈 ,小儿 厌食 ,辅助胃镜检查, 腹痛 , 腹胀 ,肠鸣, 肠痈 , 肠炎 , 消化不良 , 泄泻 , 便秘 , 痢疾 , 疳积
,小腹坚, 小肠疝气 ,少腹肿痛, 肠梗阻 ,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 惊痫 ,心烦, 神经衰弱 , 精神分裂症 , 癫狂 ,妄笑, 头痛 , 神经性头痛 ,
失眠 , 眩晕 , 癫痫 , 面神经麻痹 , 中风 , 偏瘫 ,口歪, 脚气 , 水肿 ,下肢 痿痹 ,下肢不遂,四肢肿胀, 心悸 ,气短, 虚劳羸瘦 ,
口苦 无味, 恶心呕吐 , 纳呆 ,噎嗝 吐血 , 头晕 , 惊悸怔忡 ,胸胁满痛,不寐, 咳嗽 ,痰饮, 痰多 , 喘息 , 气喘 , 支气管哮喘 ,
支气管炎 , 咯血 , 虚劳 , 疟疾 ,热病, 小便不利 , 遗尿 , 疝气 ,目不明,眼目诸疾,诸虚, 耳聋 ,颔痛, 喉痹 ,颈项肿痛, 脱肛
,妇人脏躁,血晕,子痫, 妊娠恶阻 , 乳痈 , 赤白带下 , 痛经 ,产后 腰痛 , 产后血晕 , 产后腹痛 , 带下 , 月经不调 , 功能性子宫出血
, 盆腔炎 ,阳萎, 遗精 , 肾炎 , 膀胱炎 ,疔 疮痈 疽,瘾疹, 寒湿脚气 ,膝痛,下肢瘘蹙,足胫酸痛,下肢 瘫痪 ,下肢痹痛,下肢麻痹, 膝关
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 坐骨神经痛 ,膝胫酸痛, 肝炎 ,休克, 高血压 , 动脉硬化 , 冠心病 , 心绞痛
,脑血管病, 白细胞减少 症,怔忡, 黄疸 , 胆囊炎 , 阑尾炎 , 耳鸣 ,疔疖, 荨麻疹 ,脏 气虚 惫, 贫血 ,风湿热小儿麻痹,口腔疾患等。

刺灸法

刺法:直刺1~2寸,局部有酸胀感。

灸法:艾炷灸或温 针灸 5~10壮,艾条灸10~20分钟。

按摩 :每天用拇指或中指按压足三里5~10分钟,每分钟按压15~20次,长期坚持,可使人精神焕发,精力充沛,益寿延年。

配伍

1、配 天枢穴 、 三阴交穴 、 肾俞穴 、 行间穴 治 月经过多 ,心悸。

2、配 曲池穴 、 丰隆穴 、三 阴交穴 治 头晕目眩 。

3、配 梁丘穴 、 期门穴 、 内关穴 、 肩井穴 治乳痈。

4、配 阳陵泉穴 、 行间 穴治急性 中毒 性肝炎。

5、配 百会穴 、 中脘穴 治气虚下陷。

6、配 中脘 穴、 阳陵泉 穴治胃痛。

7、配 内关 穴、中脘穴治 胃脘痛 、 反胃呕吐 。

8、配 天枢 穴、 气海穴 治 慢性腹泻 。

9、配 脾俞穴 、 气海 穴、 肾俞 穴治 脾虚 慢性 腹泻 。

10、配天枢穴治泄泻。

11、配 风池穴 治头昏。

12、配 冲阳穴 、 仆参穴 、 飞扬穴 、复熘穴、 完骨穴 治足痿失履不收。

13、配 环跳穴 、 风市穴 治下肢麻木。

文献摘要

《 黄帝内经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 胃病 者,腹膜胀,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食饮不下,取之三里也。

《黄帝 内经
灵枢·四时气》:善呕,呕有苦,长太息,心中憺憺,恐人将捕之,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故曰呕胆。取三里以下胃气,逆则刺少阳血络,以闭胆逆,却调其虚实,以去其邪。小腹痛肿、不得小便,邪在三焦约,取之
太阳 大络,视其络脉与厥阴小络结而血者,肿上及胃脘取三里。

《黄帝内经灵枢·五邪》: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阴阳俱有余,若俱不足,则有寒有热,皆调于三里。

《黄帝内经灵枢》:着痹不去,久寒不已,卒取其三里骨为干。肠中不便,取三里……善呕,呕有苦,长太息,心中@@,恐人将捕之,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故曰呕胆,取三里以下胃气逆。

《 外台秘要 》: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人气上眼阁,以三里 下气 。

《 针灸甲乙经 》:阳厥凄凄而寒,少腹坚,头痛,胫股腹痛,消中,小便不利,善呕,三里主之。狂歌妄言,怒,恶人与火,骂詈,三里主之。痓,身反折, 口噤
,喉痹不能言,三里主之。五脏六腑之胀,皆取三里,三里者,胀之要穴也。水肿胀,皮肿,三里主之。肠中寒,胀满善噫,闻食臭,胃气不足,肠鸣腹痛泄,食不化,心下胀,三里主之。
霍乱 遗矢,三里主之。阴气不足,热中,消谷善饥,腹热身烦,狂言,三里主之。胸中瘀血,胸胁支满,膈痛不能久立,膝痿寒,三里主之。乳痈有热,三里主之。

《 针灸大成 》:主胃中寒, 心腹胀满 ,肠鸣,脏气虚惫,真气不足,腹痛食不下, 大便不通 ,心闷不已,卒 心痛
,腹有逆气上攻,腰痛不得俯仰,小肠气,水气蛊毒,鬼击,痃癖,四肢满,膝胻酸痛,目不明,产妇血晕。

《四总穴》:肚腹三里留。

《通玄指要赋》:三里却五劳之羸瘦;痹肾败,取足阳明之上。

《玉龙赋》:心悸虚烦,刺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