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女士,54岁。2021年10月15日初诊。

主诉:头痛十余年,近日心慌心悸,乏力,反酸十余天 。

病史:头痛,巅顶痛,痛甚则呕,生气或受凉及冬天加重,病缘于产后生气所致,平素脾气不好,常服用脑清片止痛,多处治疗无效,已失去治疗信心。十余天前劳累后出现阵发性心悸,伴反酸,胸骨后不适,常口苦,口臭,不敢吃凉,便秘、大便2~3天一次。

既往史:甲状腺结节病史多年。

辅助检查:

1.心电图示心动过缓;心脏彩超提示:二尖瓣、三尖瓣关闭不全,左室顺应性减低。

  1. 甲状腺彩超显示右侧甲状腺腺瘤声像图改变,左侧甲状腺下极局部囊性变声像图改变,双侧甲状腺弥漫性结节样声像图改变。

查体:心下痞硬,小腹充实无明显压痛。舌淡红,根部微黄,脉沉。

诊断:寒热错杂的半夏泻心汤证及厥阴头痛的吴茱萸汤证。

处方:

黄连5g黄芩10g姜半夏12g干姜10g红参10g吴茱萸10g炙甘草10g大黄10g生姜10g大枣10g,五剂,水煎服。

2021年10月21日第二诊,服药后头痛末作,烧心未见,大便每日ー次,舌淡红,苔薄黄,脉沉。守上方,七剂,水煎服。

后续:十余天后患者带其久病的姐姐来看病,诉服药后头痛一直没有发作,只是这次的药出现腹泻,所以不想再吃了。

我寻思:这应该是大黄的副作用了,本可以用再煎的办法消除掉,但既然病人不愿再服药也不好强求。病人常常就是这样,即使病了好长时间,很痛苦,病情一好,也就不愿再坚持服药,也许这个方子的药真的难以下咽吧!

半夏泻心汤为消化道疾病常用经方,其应用要领为上呕,中痞,下利,心下痞硬,腹肌一般中等偏上的强度,“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说的就是这种情况。但半夏泻心汤不单治疗心下痞,心下痛也是一样能治的。患者常常烧心,反酸,有畏食寒凉。此方不但能治疗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适当配伍还可以用于消化道肿瘤,运动系统疾病……等等。用娄绍昆老师的话说:《伤寒论》是疾病总论,经方有特异性治疗目标,只要掌握了方剂的特异性治疗目标,就可以在这个目标指导下对所有适用的疾病进行治疗。

吴茱萸汤,为厥阴病方,在《伤寒论》中凡三见,分别在阳明病篇、少阴病篇、厥阴病篇,《皇汉医学》把本方放在太阴病中进行论述。在阳明篇,少阴篇都是作为鉴别方证而用,放在太阴篇论述也是吴茱萸汤有温中之效,此方治头痛应为厥阴病方。“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凡见有此症状而口淡不渴,舌淡苔白或水滑,巅顶痛,全头痛者,屡用不爽。

 作者:刘胜忠

文章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收录仅用于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