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云:“内不治喘,外不治癣。”可见这两种疾病是让医家如何束手无策,但是今天的医案告诉我们,经方用好了,也可以“内不怕治喘”。

【医案】

刘某,男,50岁,2014年3月22日初诊。素有支气管炎史,戒烟后复吸导致喘促1个月余,加重3日。经西医输液不效而来诊。刻诊:气促,喉中痰鸣,痰色黄,黏稠难出,以夜间为甚,剧时不能平卧,胁肋胀满,伴心烦易怒,口干口苦,纳眠差,大便稍硬,小便黄,舌红,舌下络脉粗黑,苔黄腻,脉弦数。

【医案解读】

气促,胁肋胀满,心烦易怒,口干口苦,纳差,脉弦,为少阳病,枢机不利。

喉中痰鸣,痰色黄,黏稠难出,以夜间为甚,剧时不能平卧,大便稍硬,小便黄,舌红,舌下络脉粗黑,苔黄腻,脉数,为阳明病,瘀热阻肺。

四诊合参,共为少阳阳明合病,证属枢机不利,瘀热阻肺。处以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味:

柴胡12g 黄芩10g 半夏10g 生姜10g

枳实10g 白芍10g 大枣15g 大黄6g

桂枝9g 桃仁9g 茯苓 9g 牡丹皮 9g

生石膏 45g 桔梗 10g 瓜蒌壳 10g

4 剂,水煎服。

2014年4月2日二诊,药后喘促稍平,便通,口干口苦减,但痰仍难咳出。去大黄,易以虎杖10g,3剂,水煎服。

2014年4月9日三诊,药后喘平,偶有咳嗽,痰色白,质稍黏,转方六君子汤合三子养亲汤,6剂,水煎服。后愈。

按:运用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治哮喘,为经方大家胡希恕先生慧眼独具之法。胡老认为:“
原有瘀血潜伏于体内,一旦外感或伤食或七情变化,诱使瘀血变化,上犯肝肺而发哮喘。若不驱瘀,则哮喘经久不愈,故凡哮喘,不论寒暑,经年不已者,多属瘀血为患。”此即所谓的
“ 治哮喘不用麻黄,却独崇大柴胡汤 ”原理所在。

【总结】

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经久不愈的哮喘,以胸胁苦满、呼吸困难、心下急、烦躁易怒、口苦咽干、大便干燥、舌体瘀暗为运用眼目,你学会了吗?

本文摘自《六经方证观心鉴》。

文章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收录仅用于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