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一

姜某,女,68岁。有10余年冠心病病史,1年前因胸闷加重,经心电图检查,提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胸透提示,心脏向左下扩大,诊断冠心病伴心衰,近因心衰而前来诊治。刻诊:胸闷,心悸,气喘不足以息,夜间胸闷加重,不能平卧,下肢水肿,小便不利,腹胀,肌肉颤动,手足不温,舌淡,苔薄白略腻,脉沉细数无力。

辨为心肾阳虚水泛证,给予真武汤加味:茯苓18g,白芍18g,生姜18g,白术12g,附子10g,红参12g,薤白24g,枳实10g,桂枝12g。6剂,1日1剂,水煎2次合并分3服。

二诊:胸闷,心悸,下肢水肿减轻,又以前方加减治疗50余剂,诸证基本消除。经查心电图、胸透,心功能等,已基本恢复正常。

用方点拨:根据病证表现既有阳虚不温,又有水气内盛外溢,以此辨为心肾阳虚水泛证。方中真武汤温阳利水,加红参益气补虚,薤白通阳宽胸,枳实行气降泄,桂枝温经通脉散瘀。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医案二

童某,女,63岁。有10余年冠心病病史,近因心痛加重而前来诊治。刻诊:心前区疼痛,恶寒怕冷,手足不温,失眠,心悸,乏力,小便不利,舌淡,苔薄白,脉沉弱。

辨为心气心阳虚证,给予茯苓四逆汤加味:茯苓24g,红参6g,生附子10g,炙甘草12g,干姜9g,薏苡仁24g,花椒5g。12剂,1日1剂,水煎服。

二诊: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疼痛减轻,又以前方治疗12剂。三诊:疼痛未再发作,复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分3服,又治疗半年。随访1年,未再明显发作。

用方点拨:根据心前区疼痛,手足不温辨为阳虚,再根据心悸,乏力辨为心气虚,以此选用茯苓四逆汤温补心阳心气,加薏苡仁益气利浊缓急,花椒温阳散寒止痛。方药相互为用,以温阳益气治心痛。

田某,女,63岁。有多年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膀胱炎病史,数经中西医治疗,可缠绵不愈,近因病证加重而前来诊治。刻诊:头晕目眩,胸闷畏寒,心痛,咳嗽,气短乏力,少腹坠胀,小便灼热,有时手足烦热,有时手足不温,大便时溏时干,下肢水肿,口干欲饮水,舌质略红,苔薄,脉沉弱。

辨为肾阴阳俱虚证,以肾气丸加味:生地24g,山药12g,山茱萸12g,茯苓10g,泽泻10g,丹皮10g,附子3g,桂枝3g,葶苈子15g,红参6g,当归15g,车前子15g。6剂,1日1剂,水煎2次合并分3服。

二诊:诸证减轻,又以前方治疗12剂。

三诊:诸证基本消除,复以前方治疗12剂。之后,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10g,每日分3服,以巩固治疗效果。随访2年,一切尚好。

用方点拨:西医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膀胱炎,此证表现尽管比较多,可病变证机是肾阴阳俱虚证,如胸闷恶寒,手足不温等辨为阳虚,再根据小便灼热,手足烦热等辨为阴虚,以此用肾气丸滋补肾阴,温补肾阳,加葶苈子以泻肺止咳,红参益气补虚,当归补血活血,车前子利水消肿,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其效。

文章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收录仅用于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