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案举隅

李某,女,31岁,2014年3月19日初诊。反复发作性头晕3年余,加重3日。患者3年前曾因“脑供血不足”入住市级某医院,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平素服用天麻素片、西比灵、血塞通胶囊等控制症状,但仍反反复复。3
日来因睡眠不佳加重来诊。刻诊:头晕,颠顶部昏重,几难站立,伴乏力,口干口黏,渴饮,纳食差,大便可,小便次数多,舌淡苔白,脉滑。

小编按:以这则医案的主诉来看,西医首先会考虑以下几种情况:脑血管病、梅尼埃病、耳石症、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医应该属于眩晕范畴,证型嘛,就见仁见智了,按照《中医内科学》的证型分类,不太认真的话,见眩晕就肝阳上亢了,认真一点的大夫可能会辨为痰浊上蒙,以半夏白术天麻汤为主来治疗,针对口干稍加益气滋阴药,纳食差稍加健脾消食药,就算是“辨证论治”了。事实也确实如此,患者就诊的医院给这个患者开的几个药,算是兼顾了标本和中西,天麻素片(眩晕、肝阳上亢)、西比灵(对症止眩)、血塞通(三七提取物,活血化瘀,防治脑血管病),几个药物基本上既治“标”,又治“本”,患者也确实有所好转。但是,3年了,眩晕反复发作,实难称为“治好”。

六经辨治思维及诊治

四诊合参,辨为太阴病,证属水饮上逆,浊滞清窍。处以五苓散加味:猪苓10g,茯苓10g,苍术10g,泽泻18g,肉桂3g,羌活4.5g,升麻6g,荷叶10g,6剂,水煎服。药后头晕及诸证减,继拟6剂而愈。

医者按:水蓄下焦到一定程度时,逆犯清窍,出现头昏头晕症状时,即为水眩证。五苓散的证机属下焦蓄水,气化不利,兼有表证。但表证不是五苓散证必备之证,如本案即无表证。又五苓散原方中桂枝用量最小,当临床无表证时,用量宜在3g以内,且以肉桂易之为佳。

方证辨析

本方出自《伤寒杂病论》。方中猪苓、泽泻淡渗利水;茯苓、白术健脾利湿;桂枝通阳化气,兼以解表。全方以淡渗、健脾、化气、解表为法,偏走下焦,着眼于使膀胱津液得以通调,外则输津于皮毛,内则通行于上下,则自然能使小便利,口渴除。

五苓散运用要点

证属下焦蓄水,气化不利,兼有表证。症见发热,
口渴,欲饮水而渴不解,水入则吐,头晕,心悸,水肿,小便不利,舌淡,苔白或水滑,脉浮或浮数等。临证以口渴、小便不利、舌苔白或水滑为运用眼目。

本文摘自《六经方证观心鉴》,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王顺编辑。

文章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收录仅用于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