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女,35岁,体形中等。

主诉:恶寒、鼻塞、咳嗽3天。

10月28日不慎受寒,晚上自觉比平时怕冷,次日晨起鼻塞,咽痛咽红,不咳。

30日仍鼻塞,清涕,怕冷,不汗出,颈肩困重,身重,头昏沉,咳嗽,痰黄粘,不发热,胸中有窒闷感,吸口气就咳。

31日晨起咳黄粘痰,浓稠鼻涕,上午打喷嚏,流清涕,咳嗽,痰黄白,咽红不肿,舌质稍红,苔微黄,脉浮滑。考虑为外感风寒,痰湿蕴热。

予以麻杏薏甘合千金苇茎汤,药物如下:

麻黄10g杏仁10g生薏仁30g甘草6g桃仁10g全瓜蒌30g芦根30g,2剂,颗粒剂。

10月31日下午3点服半剂药,半小时后身热感,汗出少许,下午鼻涕减少,困重减轻,晚8点服半剂,稍汗出,晚9点身无困重,无头昏,身重、颈肩沉重减轻,不咳,无痰,轻微鼻塞,不流鼻涕,夜间安然入睡。11月1日服另一剂药后诸症消失。

按:

《金匮要略·湿病篇》:”病者一身尽痛,日哺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杏苡甘汤。”鼻塞,咳嗽,恶寒,身重,昏沉,为风寒夹湿表现,故予麻杏薏甘汤;咳嗽痰黄粘,鼻涕浓稠,咽红均为痰热内蕴的表现,故予千金苇茎汤。两方合用,契中病机,故效如桴鼓。

作者:饶凯华

文章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收录仅用于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