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 1

常某,50岁,男,在温州打工的农民工,身高163cm,体重69kg。胃病20年,近年体重减轻。经胃镜及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进展期胃癌、幽门不完全梗阻。血红蛋白降低,大便隐血试验阳性。2010年2月19日初诊,刻诊:体型壮实,精神尚可。自述早晨神疲乏力,面色黄暗无华,纳食不香,胃脘胀满时痛,经常呕出隔宿食物,大小便尚可,脉象沉细,舌暗红,苔厚白。腹诊:心下部略膨隆,鸠尾(剑突)肿大如瓶盖,按之疼痛。

患者因为经济条件不好,故想通过中医来进行治疗。我告诉他,这个病可能会进一步发展,没有把握能治愈。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话,还是希望在用中药治疗的同时,趁现在身体还可以,尽快去医院做手术。

我在他的剑突肿痛处即鸠尾穴刺血后拔罐,拔出很多黑血,同时投予半夏厚朴汤合香苏饮5剂,药后自觉胃脘胀痛、呕吐等症状明显减轻。

复诊11次,每次鸠尾刺血后拔罐,半夏厚朴汤加减,前后治疗4个月,诸症消失,面色红润,体重增加2.5kg,性功能恢复。鸠尾肿大明显缩小,按之不痛。6月8日停药,我告诉他症状消失不代表胃癌已经治愈,并嘱咐注意休息,必要时要去做西医检查,观察疾

病有没有发展恶化。他身体好转后,天天踩三轮车载客。

1年后,他儿子打电话来说,他爸爸的病情复发,回老家安徽做了手术。

这个病例虽然最终没有治愈,但那么长的时间内,那么严重的症状,通过中医的治疗居然慢慢地减轻乃至消失,可见在鸠尾针刺拔罐放血非常重要。

例 2

王某,40岁,男。5年来酒后神志不清,打人骂人。平时性格内向,面色暗红,口苦口臭,舌苔黄腻,小便秽臭,手足烦热。鸠尾(剑突)肿痛。用三味黄芩汤7剂,在鸠尾穴刺血、拔罐,针药治疗后诸症大减。

二诊时,鸠尾穴再次刺血、拔罐,原方不变,2周治愈。

10年后,2010年7月随访,得知这10年中酒后神志不清,打人骂人仅发作过1次,且没有过去严重,自行服三味黄芩汤5剂而愈。夫妻关系更为融洽,其妻子感谢万分。

例 3

徐某,37岁,女。下肢浮肿2年,早晨眼睑亦浮肿,口苦口干但不欲饮水,小便不利,大便秘结,有反复发作荨麻疹病史。鸠尾(剑突)肿大压痛,脉弦,舌暗淡红,舌苔白腻水滑。西医诊断为特异性浮肿,考虑是淋巴或静脉回流障碍。用焦树徳先生的鸡鸣饮治疗,同时在鸠尾穴压痛肿大处刺血、拔罐,针药结合治疗以后下肢浮肿大减,前后治疗3周而愈。7年后随访得知,这期间下肢浮肿仅复发3次,但比过去轻微,自行服鸡鸣饮而愈。

鸠尾(剑突)肿痛是疾病的一个明显征象,鸠尾肿痛的大小轻重和疾病的轻重缓急有直接的关联,随着疾病的进退,肿痛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化。因此,我们可以把它视为人体“健病之变”(从健康到生病以及从生病到恢复健康的变化)的一种隐匿性的指征。

作者:娄莘杉

文章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收录仅用于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