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阳合病,常规的治法即是三阳合治,但为什么会出现上述那么多不同的治法,而且也能治好呢?我认为原因主要是:医者并没有完全辩证出患者三阳经的病。忽略了某一经或两经的病,而这两经的病恰恰也不是很重,故选用上述的某一治法治疗辩证出的某经病,而忽略的某经病亦可解决,但这绝不是常规治法。

三阳合病,临床上常用的方剂有小柴胡汤合麻杏石甘汤,或小柴胡汤合葛根汤加生石膏,或柴葛解肌汤,或小柴胡汤合大青龙汤。

(四)太阳病和相关经证医案

【笔者医案2】陈集,女,24岁。主诉:周身湿疹2周。2周前,患者使用某种化妆品后出现周身红疹,瘙痒,部分红疹搔抓后出现渗出,就诊于某三甲中医院皮肤科,治疗14天后,疗效欠佳,经人介绍,前来诊治。刻下症见:周身红疹,瘙痒,以面部为主,红疹搔抓后出现渗出,纳可,眠差,二便调。舌红,苔薄黄腻,脉沉滑。

当时看完患者的第一印象考虑是瘀热在里,应该以清热凉血为主。

不过,就诊时患者特意把上诊大夫的处方拿过来了,我一看也是一派清热凉血之药。当时想:患者假如是瘀热在里,用上清热凉血的药,应该会有效果的,可为什么患者疗效欠佳呢?可能是辩证不对。

患者目前是皮肤病,病变的部位在表皮,我们在学经方的时候,胡希恕老师曾反复强调:“经方的病位不是疾病病变的部位,而是症状反应的部位。”因此,我认为病变在表皮的皮肤病,并不一定都有表证。但是有一种情况,病变在表皮的疾病,时间长了会影响到皮肤的功能,导致类似“营卫不和”的表证。那么,患者周身红疹痛痒、渗出是否属于类表证的可能?于是我就以该患者为重要的实验对象,暂且考虑为表证,按表证治疗。

对于该患者,我的辩证思路为:患者周身红疹、舌红、苔薄黄腻、脉沉滑,考虑为湿热、瘀热在里之阳明病;患者周身痛痒、渗出,考虑为太阳病。

故综合辨证为:太阳阳明合病。

处方:消风散合麻杏石甘汤加白鲜皮。

荆芥10g,防风10g,蝉蜕10g,火麻仁10g,苦参10g,苍术10g,知母10g,生石膏15g,牛蒡子10g,通草10g,当归10g,生地10g,炙甘草5g,生麻黄5g,杏仁10g。7剂,水煎服,日1剂。

结果:患者服完7剂后,周身未再新发红疹,已发出的红疹逐渐变暗,已无痛痒、渗出、舌红、苔薄黄。继服7剂。

作者:邓文斌

文章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收录仅用于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