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肠炎

刘某,女,36 岁,2009 年 10 月 20 日初诊。

患者 6
天前受凉后感冒,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头痛,咽痒咳嗽。在社区医院吊针服药治疗后,恶寒、头痛、咳嗽等症状消失,但身热不退,胸闷欲吐,上腹胀满,纳差,口淡无味,大便溏、每日五六次。曾服用藿朴夏苓汤等中药治疗无效。

刻下:T
38.4℃,胸中烦闷,腹不胀而觉脘部痞塞不舒,嗳气有食臭味;肠鸣即欲排少量大便,便色淡黄、水样,夹有不化的食物残渣,无异臭。舌淡胖,脉濡数,苔薄白。

中医诊断为痞证,证属水热互结。

治宜和胃消痞,散水清热。

以生姜泻心汤加味:生姜 20g,制半夏 10g,黄芩 6g,干姜 5g,党参 15g,炙甘草 6g,黄连 3g,大枣 10g,茯苓 15g,苍术 15g。

服药 2 剂,热退泻止,胃脘痞塞减轻。上方继服 2 剂,诸症悉愈。

按:

《伤寒论》第 157 条云:“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本方为半夏泻心汤类方,主治胃虚不能运化水湿饮食,胃气上逆之“干噫食臭”,热邪与胃中水饮互结之“心下痞硬”,胃中水饮变动之“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

水饮为有形实邪,与邪热搏结,故胃脘部痞胀而按之有触手感是本方的主症,食气不化而干噫食臭是本汤证辨证的关键。

胃中水气或横走于胁,或下走大肠则雷鸣下利,故以生姜宣散胃中水饮为主药,合半夏更能散饮降逆;芩、连清邪热,与生姜、半夏合用辛开苦降,以调理脾胃,复其升降,散其痞结,同时芩、连尚能燥湿止泻;干姜佐生姜,干姜气厚,功兼收敛,二药相合,散中有敛,守中有走,既能温补中州,又能反佐芩、连苦寒;参、术、苓、草扶中补虚,以益土制水。全方攻补兼施,寒温并用,直中病机所在,故疗效卓著。

本文摘自《彭万年40年经方实践录》

文章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收录仅用于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