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位61岁的老年男性,因“头晕反复发作30年”于2019年7月11日来诊。

1 病史介绍

患者头晕反复发作30年,胃很怕凉,每每进食哪怕是常温的食物,进食后也会头晕,严重时全身完全不能动,发作时伴耳鸣,恶心欲呕,头部、身上汗出如豆,如水流漓,难以停止。因此平素不能吃任何温度偏凉的及常温的食物,必须吃热的、烫的食物,常吃豆制品,不吃蔬菜(吃蔬菜亦会头晕)。发作无规律,只要吃到稍冷的食物就会发作,持续3-4小时,睡觉休息可稍缓解,每次发作就去打点滴(具体用药不详)。但是平常坐车、吹凉风、天气冷时都不会头晕。

头晕缓解后会全身乏力,近期曾发作头晕一次,持续3-4小时,现全身仍乏力甚。近20多天睡到天亮时左下腹疼痛。长期口臭,夜间口干,天气转凉则腿冷,纳眠尚可,舌暗,胖大,齿印明显,苔白厚,脉沉缓。

2 诊断

中医诊断:眩晕病

西医诊断:头晕和眩晕

3 辨证施治

四诊合参,此为少阴病,夹饮,方予真武汤加味温阳化饮。

处方如下:

黑顺片 20g、白术 20g、白芍 15g、茯苓 30g、干姜 10g、姜半夏 18g、生姜15g,共七剂,每日1剂 水煎内服。

4 复诊

2019.07.18二诊

自诉好转三成,全身乏力明显减。近两日腰骶痛。

仔细询问患者,平素精神体力可,只有头晕发作那段时间才全身乏力明显。患者胃如此怕凉,证属三阴无疑,若是少阴,当是整体机能衰惫状态,第一,疲倦甚,一般是比较长期持续的状态;第二,怕冷,全身亦会怕冷明显;第三,脉无力。患者服前方有好转,辨证方向无误,虚寒证也!然现在全身乏力明显好转,诊其脉,较前尚有力,怕冷亦仅表现为胃怕冷为主,已出少阴也。纯寒无热,非厥阴也。此乃太阴虚寒吴茱萸汤证。

处方如下:

制吴茱萸 30g、生晒参 10g、大枣 30g、生姜50g,

共七剂,每日1剂,水煎内服。

2019.07.27三诊

自诉好转一半,胃凉好很多,已可以喝常温的水。左下腹疼痛已消,夜间口干消。药已中的,前方大枣加至40g,续服十九剂。

2019.08.15四诊

好很多,头晕一直未发作,胃凉消失,喝常温水、吃蔬菜已无不适。前方人参改为红参,继续巩固,一十四剂。

5 随访

2019年10月底电话随访,已停中药两个月,一直可以维持正常饮食,头晕未再发作,且天气转凉则腿冷症状已消。三十年顽疾,豁然而解!

6 病案分析

头晕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其病情程度有轻有重,轻者闭目自止,重者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出汗,甚则昏倒等症状。属于中医学“眩晕”的范畴。

中医学认为,眩晕之病机,分虚实两端,其实者可由风、火、痰引起,其虚者多为阴阳气血不足所致。故有“无风不作眩”、“无痰不作眩”、“无虚不作眩”的说法。在治疗上应抓住病机,对证施治,方能奏效。

此案患者每次头晕均因进食寒冷食物诱发,胃怕冷甚,甚则常温食物都不能耐受,必须吃热的、烫的食物,平常坐车、吹凉风、天气冷都不会发作头晕。初予真武汤小有成效,后予吴茱萸汤,终竟全功!

吴茱萸汤组方甚简,仅吴茱萸、生姜、人参、大枣四味药。患者儿子在前台缴费看到处方仅四味药,觉得奇怪,要前台姑娘帮忙跟医生去确认,有没有弄错?我那天上班时恰好经过前台,笑着告诉他:“没错,就是这个方,这是中医经典《伤寒论》里面的古方。放心吃吧!”他见我是一直跟着欧阳老师出诊的学生,这才相信,放心的走了。

吴茱萸汤在《伤寒论》中条文有三:“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金镜内台方议》:“干呕,吐涎沫,头痛,厥阴之寒气上攻也。吐利,手足逆冷者,寒气内盛也;烦躁欲死者,阳气内争也。食谷欲呕者,胃寒不受也。此以三者之症,共用此方者,以吴茱萸能下三阴之逆气为君,生姜能散气为臣,人参、大枣之甘缓,能和调诸气者也,故用之为佐使,以安其中也。”

服吴茱萸汤后患者自诉好转一半,胃怕凉好很多,已可以喝常温的水。药已中的,效不更方,继续巩固,头晕一直未发作,胃凉消失,喝常温水、吃蔬菜无不适,停中药后亦可维持正常饮食。

综观本案,患者舌暗,胖大,齿印明显,苔白厚,脉沉缓,寒湿之象明显,故初诊时给予真武汤加减亦有收效,但患者胃怕凉的症状非常突出,每次头晕发作也均由饮冷诱发,故本病案的主要病机应为肝胃虚寒,浊阴上逆故致头晕。患者长期口臭,夜间口干,是有内热乎?当清热否?此乃寒湿郁阻日久化热所致,若见口臭口干而一味清热,恐招致辨证方向性的错误,犯虚虚实实之戒。投以温中散寒之吴茱萸汤之后患者头晕及口干口臭均消,且胃部怕凉的症状亦消失。辨证入微,治疗精当,用药丝丝入扣,方能药到病除!

整理:颜光宇 刘美方 指导老师:欧阳卫权

文章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收录仅用于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