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虚自汗”“阴虚盗汗”,这是业中医者耳熟能详的两句话。没错,确有一些患者符合这样的说法,但若因此而奉为“医家宝鉴”,则毋宁说这是中医里的陈词滥调,不可太把它当回事!临床上非气虚而导致的自汗、非阴虚而导致的盗汗,多矣!当精细地辨证,准确地用药,自能左右逢源,药到病除!

这里要介绍的是,我用血府逐瘀汤治疗盗汗的案例。此方无一味敛汗药,一般人心目中也没有把它作为治盗汗的方剂。没想到的是,用之得当竟有捷效!

医 案

H某,女,42岁。

2019年3月21日初诊。

主诉:盗汗20天。

病史:20天前开始半夜2点左右盗汗而醒,每晚均发生1次,醒来擦一下身体之后能较快再入睡。平素怕冷,脚冷,手足心出汗,经常腰痛。月经量少,周期30天,经期7天,色鲜红。精力、脾气、胃纳、大便、饮水情况正常。面部有黄褐斑,舌胖、边有齿印、质紫,脉弦偏滑偏数。

处方:柴胡9g,赤芍9g,枳壳9g,甘草6g,桃仁9g,红花9g,当归9g,川芎9g,生地黄9g,桔梗6g,牛膝9g,7剂。

效果:服上药4天盗汗除,面部黄褐斑减淡。

3周后随访:盗汗消失,未复发。

按语:血府逐瘀汤是清代名医王清任所创的名方,我在《半日临证半日读书》里有一篇文章叫《我用血府逐瘀汤》,介绍了我用此方的心路历程和临床心得。

文中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即王清任有药证、方证的概念,有方剂辨证思想,《医林改错》里“血府逐瘀汤所治症目”实际上是按照方剂辨证的思想来写的。这一观点实际上是石破天惊的,道出了运用血府逐瘀汤的奥秘。

在文章中,我又结合自身的临床经验,提出了用血府逐瘀汤的指征:

  1. 最主要的是心理问题(即王清任所说的瞀闷、急躁,俗言肝气病)和睡眠障碍(即王清任所说的夜睡梦多、不眠、夜不安、小儿夜啼),其次是头痛、胸部不适(胸痛、胸不任物、胸任重物、心跳心忙)。

  2. 王清任的其他经验也需要参考,如天亮出汗、食自胸右下、心里热、呃逆、饮水即呛、干呕、晚发一阵热等。

  3. 患者的面色是很重要的体征,特别是女性。患者多面色不华,且多有黄褐斑。

  4. 脉并不重要,未必有典型的涩脉,更不用说是结、代脉或无脉了,常见的倒是弦脉、沉脉。舌也不甚重要,见舌紫、有瘀点瘀斑,当然把握更大,但舌色淡红,也并不降低用血府逐瘀汤的把握。

  5. 女性与月经有关的一些症状,如月经后期甚至闭经、月经色暗、有血块、痛经、经前乳房胀痛等,虽并非必须具备,但若有的话,运用血府逐瘀汤的把握更大。

本案的这位患者,我是根据盗汗、明显的黄褐斑、舌紫、脉弦这四点而断为血府逐瘀汤证的,采用原方果然4 剂而愈。

最后让我们复习一下王清任“血府逐瘀汤所治之症目”中关于“天亮出汗”的原文吧!

“醒后出汗,名曰自汗。因出汗醒,名曰盗汗,盗散人之气血,此是千古不易之定论。竟有用补气、固表、滋阴、降火,服之不效,而反加重者,不知血瘀亦令人自汗、盗汗,用血府逐瘀汤,一两付而汗止。”

作者:邢斌

文章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收录仅用于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