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邹XX,男,55岁,南江镇柏树村人,2017年6月27日就诊。

患者自述,二十多天前在家维修自来水管,使右上肢衣服被水淋湿,工作半天后才换衣服,几天后肩关节至尺骨部游走性疼痛,逐渐加重,近几天肩关节痛时牵引右胸部腋窝部痛,右上肢上举疼痛减轻,整天用右手抱着后脑壳才舒服,在当地打针二天疗效不佳,今特来求治中医。刻诊:局部无红肿热痛,有疲劳感,口中和,脉沉细,舌质淡,苔薄白,大便日二次,小便正常。

诊为:太阳少阳合病

方用:柴胡桂枝汤加味

药用:桂枝10g,白芍10g,柴胡15g,黄芩10g,半夏10g,党参10g,炙甘草6g,防风10g,细辛6g,羌活10g,威灵仙10g,海桐皮10g,大枣10g,生姜10g。水煎服,日一付。

02

2017年7月3日复诊:服上方后疼痛减轻,饮食睡眠尚好,易疲劳,二便正常,脉沉细,舌质淡,苔薄白。

诊为:太阳少阳合病

方用:柴胡桂枝汤加味

药用:柴胡15g,黄芩10g,党参10g,半夏10g,炙甘草6g,大枣10g,桂枝10g,赤芍10g,鸡血藤10g,川乌20g,细辛6g,防风10g,羌活10g,苍术10g,茯苓10g,生姜10g。7付,水煎服,日一付,每付头煎煮沸60分钟以上。药后疼痛消失。

03

分析:患者右肩关节、尺骨部游走性疼痛诊为太阳病;右胸部腋窝痛诊为少阳病,用柴胡桂枝汤加味,取得了好的疗效。柴胡桂枝汤载于《伤寒论》146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胡希恕先生认为:“支即侧之意,心下支结者,谓心下两侧觉急结也,实即胸胁苦满的较轻者。”患者虽无发热、恶寒的表现,而以右肩关节、尺骨部游走性疼痛伴右胸部腋窝痛,故诊为太阳少阳合病。在临床上许多医生根据《伤寒论》263条:“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作为诊断少阳病的依据,可患者无上述症状,但根据《伤寒论》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根据上述原文分析,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是小柴胡汤的四大主症。又《伤寒论》101条:“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本患者胸部腋窝痛就可作为“胸胁苦满”来论治,用小柴胡汤治疗。可患者二诊却都有易疲劳的症状,又作何解释呢?《伤寒论》第37条:“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疲劳感可作嗜卧解,据上述分析本患者用柴胡桂枝汤治疗右肩胸部腋窝痛易疲劳,具有上述理论根据。临床医生运用仲景方必须细读原文,前后对照去读,才能达到运用自如、得心应手的效果。

作者:王俩宜

文章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收录仅用于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