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经方治疗疑难急重症的体会
作者:江鸿儒
一、疑症
柴胡桂枝汤合芍药甘草汤治顽固腹痛
1987年首次治疗一例顽固性腹痛患者。蔡某,男,65岁,漳州市龙海县港尾镇白坑村人。主诉:顽固腹痛三十七年。患者于1950年在部队时,有一日下河游泳,忽然在水中手足抽筋,腹痛难忍。经治疗后缓解。后来腹痛频繁发作不停。三十多年来多方求治,或诊为“腹型癫痫”或诊为“虫痛”或诊为“癔病”。累进各地大小医院住院治疗均未能治愈,甚至不能确诊。该症发作时呈绞痛并持续性不止,继而出现一小碗口大小的硬结。按之硬,推之不移,时左时右不定。用力按擦时可肿散痛止。否则需注射解痉痛剂方可缓解。双腓肠肌常于夜间痉挛抽痛。观其形瘦,但神色未见虚象。二便正常,食欲尚佳。腹痛发作无规律,或一日数发,或数日一发。不发作时则如常人。诊其腹,见腹肌拘急,心下支结。舌淡红,少苔,脉浮紧有力。因思《金匮-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篇载,《外台》“柴胡桂枝汤方,治心腹卒痛者”。又观其脉、证,证属肝阳太过,肝阳不足以濡养经脉,以致经脉拘急作痛。治宜调理阴阳、濡养经脉,缓急解痉。方用柴胡桂枝汤合芍药甘草汤。柴胡15g
黄芩10g 半夏10g 党参10g 桂枝10g 白芍40g炙草30g 生姜4片
大枣4枚水煎二次,分三次温服,七帖,每日一帖。药后告知腹痛未再发作,双足未再抽筋。原方再进七帖。停药后观察随访跟踪,从未再复发。十三年后其死于肺癌。
大黄附子细辛汤治肋下偏痛
患者为俄罗斯人。弗尔拉基米尔,男,42岁。患右肋下疼痛多年。曾在莫斯科多家医院均不能确诊。多次治疗始终未愈。由厦大外语系一俄语翻译带来门诊。诊见体形壮实肥胖,腹满,右肋下有压痛。大便正常。西医各种检查均未见异常。右肋下时常作痛。舌淡红,苔白,脉弦紧。症脉合参,症属《金匮-腹满寒疝宿食》篇之“肋下偏痛发热,其脉弦紧,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遂处原方。大黄15g
附子15g
细辛10g三剂,水煎二遍温服。三天后来复诊告之日泻下二三次。肋下偏痛已消失。于是原方再给三剂。患者对中医之疗效甚感惊奇。告之其在莫斯科许多专家均未能治好的病,中药竞如此简单而且有如此奇效。此类症状临床也较常见。西医均未能确诊。中医认为寒积肋下,治宜温下散寒止痛。
二、难症
葛根汤治疗颈椎症
患者陈某,男,45岁,某县委办公室主任。由于长期伏案工作,致头颈强痛、肩、手麻木。经当地县医院拍片确诊为颈椎增生。经用牵引、针炙、理疗等,疗效不佳。后来求用中药治疗。诊见虽年过不惑,但仍体质壮实,头颈强痛,酸麻。平时不易出汗,舌红,苔白,脉浮有力。症属太阳经脉不舒,治用葛根汤原方。葛根24g
麻黄15g 桂枝12g 白芍15g 炙草10g生姜4片
大枣4枚水煎服,并嘱第一剂务需温服取汗。连用七剂每日一剂。服后头项强痛大减。后用原方稍事加减连服一个月,症状解除。但拍片增生仍在,未见变化。
用葛根汤治颈椎病应注意几点:
1、 如觉痛酸严重,可加乳没、灵仙、羌活。
2、 如体质较差,多汗、自汗应去麻黄。
3、 服第一剂药一定要温服取微汗。
4、 要耐心连服一个月以上。
5、 如见有口苦、咽干等少阳症,应与小柴胡合方。
三、急症
大承气汤治疗急性中毒性肠炎
患者江某,男,年38岁,体壮实,因当地普渡过节,暴饮暴食,致高热、下痢、腹痛,时谵语,里急后重,体温高达39.2度以上。在当地卫生院以氯霉素、庆大等对症治疗输液未效。请余用中药协助治疗。除以上诸症之外,尚见舌红、苔厚稍黄,质干。口气浊臭。腹诊见腹满拒按,胸腹灼热。小便短赤。脉滑数有力。症属宿食与湿热结肠腑。腑气不行,六腑以通为用。治宜以大承气汤除宿食热毒。所谓“扬汤止沸,不如釜下抽薪”。遂处原方。大黄18g
厚朴24g 枳实18g
芒硝20g水煎服(一剂煎二遍),分二次服。一帖,服一贴后畅下四次,泻下大量污物。腹痛顿失。当夜体温降至正常。次日即出院。后竞未再服药而诸症尽除。此类症状在农村颇多见。即《金匮-宿食症》此病应通因通用治之。
大承气汤治中风(蛛网膜下腔出血)
某患者,男,62岁,系笔者叔父。于二十五年前患中风,先送至某医院治疗一周,病情加重。后又转送至上级某市医院,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告之已病危,同时尽力抢救。但病情日渐危重。当时笔者尚在外地开业。到医院探望其已重度昏迷半个月。气粗、面红、舌红、苔焦黑芒刺,口气臭秽,大便近二十日未行。喉中痰声漉漉。症属阳明腑实重症,热毒蕴结。蒙敝清窍,灼伤阴津。难怪神志日渐昏迷而危象毕现。此症非大剂大承气汤急下存阴不能救于万一。遂急投大承气汤原方。大黄20g
厚朴24g 枳实24g
芒硝(冲)15g一帖,水一碗半急煎八分。尽量从速灌服。从下午六点钟开始灌药,至当夜十一点即开始泻下臭秽难闻之粪便多次。次日神志即转清醒。医师查房皆甚感惊讶。次日又将药渣煎服及在西医连续治疗下日渐好转。最后竞无严重后遗症而存活十二年。
四、重症
人参四逆汤治心衰
患者黄某,女,83岁。患老慢支、肺气肿十五年。因外感诱发咳喘加剧而收住某医院。经各种检查之后告之病危,嘱其回家准备后事。并告之如不及时出院,恐怕无时间回家而死于医院。于是其家属一面联系救护车一面请笔者到医院为其最后一诊以尽心意。诊见唇色暗黑,深度昏迷,双下肢浮肿,四末欠温,面目浮肿晦暗。舌象因昏迷无法察看。脉象浮大无根。症属心、脾、肾虚衰,阳气败亡欲脱之症。治宜回阳救逆。方用人参四逆汤加味主之。红参30g
干姜15g 附子15g 炙草10g 桂枝15g白术15g
茯苓30g一剂,嘱浓煎,临出院前于下午六点慢慢灌下。至九点钟到病人老家时已能说话。于是连夜又急煎一剂灌下。清晨神志转清。嘱其清早又原方再进一剂。精神逐渐好转,四末转温。唯咳喘未止。遂转用茯苓杏仁甘草汤加味。茯苓40g
杏仁12g 炙甘草10g 半夏15g 厚朴15g干姜10g 五味子10g 细辛6g
桂枝10g水煎温服,连服五天。后咳喘渐平。唯食欲欠佳,乏力,痰多,色白。续用六天君子汤以健脾化痰。先后调理近二个月。现恢复良好,可在村里活动,生活完全自理。
文章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收录仅用于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