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某,55岁,女同事,2019年4月11日来诊。

形貌:形体中等、面色发黄,神情憔悴。

主诉:乏力心慌、胸闷气短,夜咳频繁一个月。

现病史:近一个月来自感乏力心慌、气短懒言,夜间咳嗽频繁、睡眠差,最近厌食油腻,大便不畅。舌淡苔稍黄,脉弦紧有停顿。查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

给予炙甘草汤加味,处方:炙甘草20克 党参15克 麦冬15克 生地黄15克 桂枝15克 肉桂5克 麻仁15克 生姜15克 大枣30克 龙骨15克 牡蛎15克
阿胶10克(自备黄酒寖泡),7剂水煎服。

4月19日复诊:笑嘻嘻来诊,述感觉好多了,身体有力了。守方巩固一周。

按:

1、《伤寒论》第77条:“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患者面容憔悴,近期身体疲乏,偶有早博,大便不畅等正是炙甘草汤方证,也代表气阴两虚证。

2、《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篇也有描述,《千金翼》中炙甘草汤治虚劳不足,汗出而闷,脉结悸,行动如常不出百日,危急者十一日死。《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篇中,《外台》炙甘草汤治肺痿涎唾多,心中温温液液者。

3、本方证属于里证,虚证,临床表现中,脉结代,心动悸,虚羸少气,虚烦不眠,干咳,夜咳,吐涎沫,大便干结,脉结代或虚数,舌少苔或瘦小等。

4、本案患者心慌乏力,脉弦紧有停顿,故用炙甘草汤。处方中桂枝肉桂干姜可振奋精神,适用于神情萎靡、疲乏无力;龙骨牡蛎证是心动悸、脐腹动悸、早博的定悸良对;地黄、人参、甘草、麦冬适合面容憔悴、消瘦贫血、大便干结体质状态。

5、本方不能忽视酒的重要性,一般酒煎效果好,本次用绍兴黄酒20毫升烊化阿胶。

本案是学习黄煌经方“方~病~人”诊疗模式的实践运用。

文章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收录仅用于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