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裴永清

龚某,男,34岁,北京通州人,身高1.74米,体重192斤。2013年11月26日初诊,患者告之血糖餐前为6.2、总胆固醇5.8、甘油三酯3.6、血尿酸460、谷丙转氨酶78、谷草转氨酶84,患重度脂肪肝已知1年余,肝区不适,时有胀痛,头眩晕,乏力嗜睡,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半年左右,睡眠中鼾声大,精神终日萎靡不振,口苦心烦,遂前来就诊。

余观之,患者体胖,舌苔黄腻,脉沉濡细,并发现患者双手掌角化而干裂甚重,痒而出血已多年,询问该患,得知其素日以肉食为主,很少吃蔬菜。测其血压为150/100mmHg。

【病名诊断】胁胀、眩晕、嗜睡症。

【中医辨证】饮食不节,肝胆郁热,兼痰湿内盛。

【中医治则】清肝胆郁热,化脾胃痰湿。

【中医处方用药】柴胡胃苓汤(自制经验方)加味。

柴胡12克,黄芩10克,法半夏12克,苍术15克,厚朴15克,陈皮10克,茯苓30克,猪苓15克,泽泻25克,白术12克,郁金15克,川楝子12克,生栀子6克。

【煎服方法及注意事项】

十剂,水煎服。每剂分两次服,日一剂半,早(餐前一小时)、午(下午三点左右)、晚(临睡前)各服一次。

嘱其吃素食,每日喝脱脂奶1盒(250毫升),煮鸡蛋去黄1个。忌甜食及一切滋补品和营养品,增加体育锻炼。

【治疗经过和疗效】

服药一周后二诊,患者告之服药后无明显变化,余观其舌脉如前,继投原方加炒三仙各10克,连服三十剂。

三诊时患者自诉已无嗜睡现象,神疲乏力亦无,肝区不适及口苦心烦等症已消失。余查其舌白腻已不黄,脉沉濡细,仍以原方进退,继投三十剂。

2014年1月6日四诊时,其肝功检査已正常(共服药60余剂),患者自诉双手常干裂及角化现象均大有好转。余仍以原方加减治疗。

患者于2014年3月22日告知,B超显示脂肪肝已由原来重度转为中度,血脂、血糖和血尿酸均已正常。

直至2014年6月28日(疗程共半年余)患者复査,脂肪肝已无。其双手掌角化层已近消失。遂以原方再投十剂,以巩固疗效而收功。

脂肪肝一病近年发病率增加较快,究其病因,大抵与人民生活提高,市场供应充足,导致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厚味所致。

余临床中体会,中医认知脂肪肝病,不外肝胆郁热兼脾胃湿盛,土壅木郁,木郁又促土壅,肝胆郁热与脾胃之湿因果相关。清肝胆之郁热而利于脾化湿运湿,醒脾化湿而利肝胆郁热得除,湿去则热孤。

然脂肪肝一病非一日之疾,乃饮食不节日久积累者为多,故难速解,须知素日所食之“湿热”已溶于细胞和血液中,将其清除非一朝一夕之功。

余临证中体验,轻度脂肪肝,无须药物治疗,调整饮食结构,配合适当体育锻炼即可消失。中度以上脂肪肝,必须配合药物治疗,严格忌口,以素食为主。临床证实,中度脂肪肝,需四至六个月左右消失,而重度脂肪肝大约治疗需九个月左右方能治愈。

余所拟柴胡胃苓汤乃取小柴胡汤、平胃散、四苓散三方相合而成,针对肝胆郁热、脾胃湿盛而用,治脂肪肝效果良好。

本文摘自《裴永清医案医话》,学苑出版社出版。

文章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收录仅用于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