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

天然冰片,中药名。为樟科植物樟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的新鲜枝、叶经提取加工制成的结晶。主产于印度尼西亚。具有开窍醒神、清热止痛的功效,主治热病神昏、惊厥、中风痰厥、气郁暴厥、中恶昏迷、胸痹心痛、目赤、口疮、咽喉肿痛、耳道流脓。

中文名称

天然冰片

拉丁文名

Borneolum

别名

龙脑、梅片、梅花冰片

道地产区

印度尼西亚

性味归经

味辛、苦,性凉,归心、脾、肺经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开窍醒神、清热止痛。

主治

用于热病神昏、惊厥、中风痰厥、气郁暴厥、中恶昏迷、胸痹心痛、目赤、口疮、咽喉肿痛、耳道流脓。

用法用量

0.3-0.9g,入丸散服。外用适量,研粉点敷患处。

不良反应

局部应用时对感觉神经末梢有轻微刺激性,个别患者可见过敏反应。

注意事项

孕妇慎用。本品不宜入汤剂,多入丸、散用。

化学成分

主要成分为右旋龙脑。

药理作用

具有抗细菌、真菌作用,抗炎镇痛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心血管系统保护作用等。

相关论述

1、《名医别录》:“妇人难产,取龙脑研末少许,以新汲水调服。”

2、《海药本草》:“主内外障眼,三虫,治五痔,明目,镇心,秘精。”

3、《本草元命苞》:“通关膈热塞,利闭塞风诞,点内外障神物不睹,退目赤痛,肤翳侵睛。能镇惊、明目,善安神、秘精。”

4、《本草纲目》:“疗喉痹,脑痛,鼻息,齿痛,伤寒舌出。通诸窍,散郁火。”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从树干创口流出的树脂,遇空气凝结成团块,或砍下树条或树干切成碎块后用水蒸气蒸馏,遇冷即成结晶。

保存方法

密封,置阴凉处。

药材鉴别

鉴别

取本品2mg,加三氯甲烷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右旋龙脑对照品适量,加三氯甲烷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
乙酸乙酯(17∶1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药材性状

本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或片状结晶。气清香,味辛、凉,具挥发性,点燃时有浓烟,火焰呈黄色。

本品在乙醇、三氯甲烷或乙醚中易溶,在水中几乎不溶。熔点204~209℃。比旋度+34°~+38°。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樟科植物樟。

形态特征

常绿大乔木,高可达30m。树皮灰黄褐色,纵裂。枝、叶及木材均有樟脑气味,枝无毛。叶互生;叶柄细,长2-3cm,无毛;叶片薄革质,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6-12cm,宽2.5-5.5cm,先端急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全缘,有时边缘呈微波状,上面绿色,有光泽,下面灰绿色,微有白粉,两面无毛,或下面幼时略被微柔毛,离基三出脉,侧脉及支脉脉腋在叶下面有明显腺窝,叶上面明显隆起,窝内常被柔毛。圆锥花序腋生,长3.5-7cm,无毛,有时节上被白色或黄褐色微柔毛。花两性,长约3mm,绿白色或黄绿色;花梗长1-2mm,无毛;花被筒倒锥形,长约1mm,花被裂片椭圆形,长约2mm,花被外面无毛,或被微柔毛,内面密被短柔毛;能育雄蕊9,长约2mm,花丝被短柔毛;退化雄蕊3,箭头形,位于最内轮,长约1mm,柄被短柔毛;子房球形,直径约1mm,无毛,花杜长约1mm。果实近球形或卵球形,直径6-8mm,紫黑色;果托杯状,长约5mm,先端平截,直径达4mm。花期4-5月,果期8-11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

道地产区

主产于印度尼西亚。

生长环境

常生于山坡或沟谷中。

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