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盛酿脓证
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
毒盛酿脓证,中医病证名。是指气血凝滞于局部,热胜肉腐化脓所表现出来的局部红肿疼痛,继之酿脓应指,舌苔黄腻,脉弦数一类病证。多见于发颐。
就诊科室
小儿科、皮肤科
相关疾病
发颐
症状详情
常见病
发颐
临床表现为颐颌间结肿疼痛渐增,甚至肿势蔓延至面颊和颈项,焮红灼热,张口困难,继之酿脓应指,口内颊部导管开口处能挤出脓性分泌物;伴高热口渴;舌苔黄腻,脉弦数。治宜清热解毒透脓。方用普济消毒饮加皂角刺、白芷等。
病因
病因
多由伤寒或温病治疗不彻底,以致余邪热毒蕴结少阳、阳明之络,经络阻塞,气血凝滞于局部,热胜肉腐化脓而成。或因饮食不节,恣食膏粱厚味,火毒内生,胃火积聚上攻,蕴络而发。
表现
临床表现
局部红肿疼痛,继之酿脓应指,舌苔黄腻,脉弦数。
症情分析
毒伤经络,阻碍气血,毒气盛壮,气滞血瘀,不同则痛,则颐颌间结肿疼痛渐增,甚至肿势蔓延至面颊和颈项,焮红灼热,张口困难,继之酿脓应指,口内颊部导管开口处能挤出脓性分泌物;外感伤阴,则高热口渴;舌苔黄腻,脉弦数为热毒之象。
治疗
治法
清热解毒透脓
方药
千金苇茎汤合如意金黄散。
常用中药
苇茎、瓜瓣、薏苡仁、桃仁、天花粉、黄柏、大黄、姜黄、白芷、厚朴、陈皮、甘草、苍术、天南星。
转归预后
一般来说,经恰当治疗,可得以治愈。若治疗不当,或患者正气虚弱,亦可久治不愈,在腮颌部或口颊部或外耳道内,形成慢性脓漏。亦有因邪毒向咽喉漫延,形成咽喉肿痛闭塞之重证,或因邪毒炽盛。导致内陷心包之危重证侯。
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