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

湿热毒蕴证,中医病证名。是指湿热毒邪蕴结,以手足、耳鼻、头面、阴部等处红肿溃烂、痰痒流水,或发热身黄,神昏斑疹,小便闭涩,舌红苔黄腻,脉濡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常见于花柳毒淋、丹毒等疾病中。

英文名称

syndrome of dampness-heat toxin amassment

其它名称

湿热疫毒证

就诊科室

中医科

相关疾病

花柳毒淋、丹毒

症状详情

常见病

1、丹毒

临床见发于下肢,局部红赤肿胀、灼热疼痛,或见水疱、紫斑,甚至结毒化脓或皮肤坏死,或反复发作,可形成大脚风;伴发热,胃纳不香;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利湿清热解毒。方用五神汤合萆蘚渗湿汤加减。

2、花柳毒淋

本证相当于急性毒淋,尿道口红肿,尿急,尿频,尿痛,淋漓不止,尿液浑浊如脂,尿道口溢脓。严重者尿道黏膜水肿,附近淋巴结红肿疼痛。女性宫颈充血、触痛,并有脓性分泌物,可有前庭大腺红肿热痛等。可有发热等全身症状,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利湿,解毒化浊。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病因

病因

本证湿热毒邪蕴结所致。

表现

临床表现

手足、耳鼻、头面、阴部等处红肿溃烂、痰痒流水,或发热身黄,神昏斑疹,小便闭涩,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症情分析

湿热疫毒蕴结,正邪剧争,故发热;疫毒犯肝,肝失疏泄,胆外溢肌肤,故黄疸持续加深;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横逆乘土,故腹胀甚而恶心呕吐;疫毒伤津,肠失于濡润,则便秘;湿热下趋,则小便深黄;舌绛苔黄燥,脉数,乃湿热疫毒蕴结之征。

治疗

治法

清热利湿解毒

方药

甘露消毒丹。

常用中药

飞滑石、淡黄芩、绵茵陈、石菖蒲、川贝母、木通、藿香、连翘、白蔻仁、薄荷、射干。

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