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

湿热壅盛证,中医病证名。是指水湿之邪内盛于里,郁而化热,湿热壅盛,三焦不利所致,以胸脘痞闷,烦热口渴,小便短赤,或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沉数或濡数为主症的病证。常见于水肿等疾病中。

英文名称

syndrome of dampness-heat congestion and excessiveness

就诊科室

眼科、中医科

相关疾病

水肿、睑弦赤烂

症状详情

常见病

1、水肿

临床表现为遍体浮肿,皮肤绷急光亮,胸脘痞闷,烦热口渴,小便短赤,或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沉数或濡数。治宜分利湿热。方用疏凿饮子加减。

2、睑弦赤烂

临床表现为患眼痒痛并作,睑弦红赤溃烂,出脓出血,秽浊结痂,眵泪胶黏,睫毛稀疏,或倒睫,或秃睫;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治宜清热除湿,祛风止痒。方用除湿汤加味。

病因

病因

邪内盛于里,郁而化热,湿热壅盛所致。

表现

临床表现

胸脘痞闷,烦热口渴,小便短赤,或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沉数或濡数。

症情分析

湿热既可上扰蒙蔽清阳,亦可下注二阴,或流注于经络关节。湿为阴邪,热为阳邪,,蕴郁胶结,难于速化,故而头身困重,脘腹胀闷,纳呆泛恶,便溏不爽,身热不扬。渴不多饮,尿赤不利则是湿热互结的情况。

治疗

治法

分利湿热

方药

疏凿饮子加减。

常用中药

羌活、秦艽、防风、大腹皮、茯苓皮、生姜皮、猪苓、茯苓、泽泻、通草、椒目、赤小豆、黄柏、商陆、槟榔、生大黄。

转归预后

湿为阴邪,热为阳邪,二者互相裹结,胶着难解。一般来说,其转归大致可分为从阳化热或从阴化寒两种情况。

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