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湿热证
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
肠胃湿热证,中医病症名。是指由于恣食肥甘油腻、辛辣之品,以致湿热内蕴,阻滞胃肠所表现出来的脘腹痞胀,呕恶纳呆,便溏不爽,或下痢脓血、里急后重,或呕吐、腹泻如注,发热口渴,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一类病证。本病证见于面游风、粉刺等疾病中。
发病部位
肠,胃
就诊科室
皮肤科、中医科、脾胃病科
相关疾病
面游风、粉刺
症状详情
常见病
1、面游风
临床表现为皮损为潮红斑片,有油腻性痂屑,甚至糜烂、渗出;伴口苦,口黏,脘腹痞满,小便短赤,大便臭秽;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健脾除湿,清热止痒。方用参苓白术散合茵陈蒿汤加减。
2、 粉刺
临床表现为颜面、胸背部皮肤油腻,皮疹红肿疼痛,或有脓疱;伴口臭、便秘、溲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除湿解毒。方用茵陈蒿汤加减。
病因
病因
本证由饮食不节,过食辛辣肥厚,或肠道寄生虫,外感风邪以致湿热内蕴,阻滞胃肠引起。
表现
临床表现
脘腹痞胀,呕恶纳呆,便溏不爽,或下痢脓血、里急后重,或呕吐、腹泻如注,发热口渴,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症情分析
湿热蕴脾,脾胃失和,则脘腹痞胀,呕恶纳呆,便溏不爽;湿热下注,迫血妄行,则或下痢脓血、里急后重,或呕吐、腹泻如注;发热口渴,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伤阴之象。
治疗
治法
清热除湿
方药
参苓白术散、茵陈蒿汤加减。
常用中药
茵陈、栀子、大黄、柴胡、车前子、泽泻、当归、白芍、茯苓、五味子、厚朴。
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