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盛阳衰证
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
阴盛阳衰证,中医病证名。是指由感受寒湿之气或者过食生冷导致阴寒内盛,损伤阳气所致的病证。常见于冻疮等疾病中。
就诊科室
皮肤科、中医科
相关疾病
冻疮
症状详情
常见病
冻疮
临床表现为时时寒战,四肢厥冷,感觉麻木,幻听幻视,意识模糊,蜷卧嗜睡,呼吸微弱,甚则神志不清;舌淡紫苔白,脉微欲绝。治宜回阳救脱,散寒通脉。方用四逆加人参汤或参附汤加味。
病因
病因
由于感受寒湿之气或者过食生冷导致阴气的病理性亢盛即阴盛,由于阴寒内盛伤及人体阳气,进一步出现阳气不足即阳衰。
表现
临床表现
四肢厥冷,畏寒喜温,面色苍白,腹部冷痛,泄泻清稀,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迟。
症情分析
阳气衰败,失于温煦,外不达四肢,肌肤,上不能荣面,里不能运行气机,则四肢厥冷,畏寒喜温,面色苍白,腹部冷痛,泄泻清稀,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迟为阴盛阳衰之象。
治疗
治法
温阳散寒
方药
四逆汤。
常用中药
制附子、干姜、炙甘草。
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